“我自己有心梗的毛病,也没有住房和其他经济来源。这一年多的时间我跑了很多部门,就是想解决自己的问题。后来是社工站打开了我的心结,还给我解决了生活难题,我是发自内心地非常感谢他们。”达拉特旗中和西镇71岁的侯树女说。 【详情】
黄河“几字弯”,温暖达拉特。2023年,达拉特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一项项助力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的创新之举,一个个民族团结进步的活动载体,一场场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生动实践……风光无限达拉特,处处展现着各民族相亲相爱的暖心故事,全域奏响了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的华彩乐章。 【详情】
近日,我市大范围雨雪、大风、强降温天气频频来袭,市道路养护服务中心达拉特公路工区闻雪而动,立即启动破冰除雪应急预案,调集应急力量,全线清雪。 【详情】
搬出黄河滩是田家圪旦人的心愿,然而多年来搬迁工程几度搁浅。谁也没有想到,困扰几代人的搬迁,2023年彻底解决了。请继续关注《搬出黄河滩》系列报道第二集:《三公里外的新家》。 【详情】
寒冬时节,记者走进达拉特旗白泥井镇海留树村“全国种粮大户”王五命的家,他正坐在认真看书。王五命说:“现在不论干什么工作都需要有知识,冬天没什么农活,就利用这段时间好好看书学习农业新知识,通过学习获得知识和技能,提升自己的认知和能力。” 【详情】
黄河中下游主河道与防汛大堤之间有着广阔的“滩区”,这里是行洪、滞洪、沉沙的重要区域,也是沿黄两岸群众生活生产之所。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黄河滩区迁建问题。 2019年,党中央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黄河几字弯顶端河滩里的田家圪旦村没有想到,这个国家战略让这个300多年的古村搬离了黄河滩。 【详情】
“大雪”已过,“冬至”将至。赶在数九寒天来临之前,田家圪旦最后一批常住户领到了安置房的钥匙,陆续入住新村。这个300年的“孤岛村”,在此前70年中,5次搬迁“泡汤”,这次顺利搬迁,标志着内蒙古自治区迄今最大的黄河滩区迁建项目宣告成功! 【详情】
近年来,达拉特旗紧紧围绕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任务,积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创新推行“三增四减五化”工作法,建成高标准农田150万亩,占全旗基本农田67%,亩均投资1500元以上,实现“粮田”变“良田”,“良田”变“粮仓”,2023年粮食生产实现“二十连丰”,预计产量可达到17亿斤,较2011年实施前增产5.3亿斤。 【详情】
12月9日,达拉特旗委宣传部组织全旗离退休老干部、摄影爱好者、学生等代表开展“我看身边新变化”主题观摩活动,深入达拉特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等地进行观摩,共同感受全旗新能源产业发展强劲脉搏。 【详情】
叫响一个品牌,带动一方产业。近年来,达拉特旗吉格斯太镇沟心召村大力发展红葱肉酱产业,让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务工增收。 【详情】
叫响一个品牌,带动一方产业。近年来,达拉特旗吉格斯太镇沟心召村大力发展红葱牛肉酱、炖肉料包等产品,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增加了收入。记者近日在沟心召村的内蒙古大启食品有限公司看到,在这里务工的周边村民正在炒料、罐装,分外忙碌。 【详情】
近日,达拉特旗工业街道石化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了“净化环境树新风 ‘扫黄打非’在行动”宣传活动,现场讲解、发放宣传单,引导居民、商户共同抵制各种“黄非”现象,拒绝有害思想和低俗文化的侵蚀,为构建文明健康、和谐的社区奉献力量。 【详情】
“感谢党和政府,给我们全家落实了教育、住房、医疗各项帮扶政策,并鼓励我们树立信心,自立自强。现在我家的家庭收入实现了稳定提高。”达拉特旗展旦召苏木海子湾村驻村第一书记陈昕阳入户算“炕头账”时,辛米换激动地说。 【详情】
今年,达拉特旗聚焦老年群体的饮食就餐难题,继续加密养老助餐网点建设,新建了平原街道新园社区、昭君街道兴建社区、西园街道西园社区三个社区养老助餐餐厅,并推进“暖城颐养——敬老餐厅”服务品牌建设,让更多老年人享受家门口的幸福“食”光。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