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法官七日调”工作模式 打造“点线面”精密网格化治理格局

编辑:许燕梅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12日 09:41:09
|

社会治理的最好办法,就是将矛盾消解于未然,将风险化解于无形。鄂托克前旗人民法院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做实指导纠纷调处法定职能,注重“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抓牢源头性疏导、实质性化解、综合性治理三个诉源治理发力点,推行“法官七日调”工作模式,切实提升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化水平。

“法官七日调”模式是指当事人自行选择,法院指派法官在七天审查期内开展调解,或对于诉前调解不成的案件,经当事人同意,指派法官在七日审查期间再次调解,调解不成的,及时登记立案。七日调解期间,同步完善诉讼程序性准备,进行地址确认,以填写要素式表格等方式固定无争议的事实、总结争议焦点,引导当事人在立案前提交委托鉴定评估申请,大幅度缩短审判周期。

一、“点对点”前移端口,提升司法保障高效性

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却是人民群众心中的“大事”,如何快速化解群众的“烦心事”,是诉源治理的“第一课”。近日,鄂托克前旗人民法院诉前调解法官利用一下午的时间成功化解了一起侵权责任纠纷与一起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纠纷,在了解两起案件详情后,法官迅速联系双方当事人,耐心倾听诉求,认真梳理案件争议焦点,本着尊重事实、依法处理原则,采取背靠背劝导、面对面沟通等工作方式,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导双方要在合法合理的范围内维护自己的权益。从“针锋相对”到“握手言和”,一次次的约谈协商,一次次的口干舌燥,最终两起案件冲破了矛盾的壁垒,都以未立案、当日调解、当场履行而完美收官。“法官七日调”在减轻当事人诉累的同时,为法院审判工作做了“减法”,有效节约司法资源,缓解法院审判工作压力,为高效、快速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2023年,鄂托克前旗人民法院通过诉前调解纠纷884件,诉前调解成功分流率为48.04%。

二、“线连线”汇聚力量,提升矛盾化解的专业性

拓宽多元解纷渠道,探索建立“总对总”在线诉调对接机制。近日,鄂托克前旗人民法院通过线上调解的方式,成功化解一起原、被告远在山东省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面对疑难复杂案件,法官充分利用专业的法律知识和丰富的审判经验,实现调解程序规范,确保实体与程序的正当性,让司法调解能更有效地提高当事人的认同度,同时,依托智慧法院建设成果,打造跨地域、低成本、高效率的线上解纷模式,从“软件”到“硬件”的提升,促进纠纷高效化解。今年3月底,鄂托克前旗人民法院挂牌成立了“鄂托克前旗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站”,建立“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法院”工作机制,突出专业化审判优势,提供优质的法律咨询服务,做到从法律层面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法律问题,实现源头化解矛盾纠纷。

三、“面对面”司法服务,提升前端预防便民性

“您好,叔,我们是上海庙法庭的工作人员,您要起诉您孩子不支付赡养费的事我们了解了,今天特地来为您提供上门服务。”了解到老人家住上海庙镇芒哈图嘎查,但因上了年纪出行不便,本着能调则调、释法明理的原则,办案法官与其子女进行了沟通,了解当前的现实赡养情况、矛盾根源,详细阐明了赡养义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法官的调解下,老人的子女主动履行了赡养义务,至此,该案件在家庭内部取得圆满调解,切实维护了老人的合法权益,也有效地促进了家庭和睦。诉前调解打破了审案的空间壁垒,为行动不便的特殊群体开通绿色通道,努力让农牧民群众体会到司法服务便捷,感受司法温度。

为此,鄂托克前旗人民法院24名员额法官和15名法官助理分组包联全旗四镇85个嘎查村(社区),建立了对应的法治指导关系,与辖区网格员保持常态化联系,网格员发现矛盾“吹哨”,包联法官及时就地参与矛盾纠纷的化解,努力让“法官七日调”工作模式成为法院推动基层治理的“普法前哨、解纷先导、快审高地、先锋堡垒”。

(鄂托克前旗法院 王旭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