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金春:让文艺在生活里穿行

来源:鄂尔多斯日报 编辑:马慧博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18日 10:07:18
|

在杭锦旗锡尼镇,有一位“特殊”的文艺爱好者,名叫郝金春。年逾花甲的他,因热爱文艺创作,常常穿梭在村居社团,用文艺为自己筑起了一座精神家园。

“俯瞰黄河映花红,光伏引来绿色浓……”翻开郝金春的创作纸稿,诗歌《太阳能》赫然映入眼帘,一股“纯天然”的创作气息扑面而来……在180首诗歌中,写生活的诗占到了120首,用他的话来说,文学创作就是对美好生活的记录。

在作品集《爱从这里出发》中,40篇散文对家乡风景、典型人物、民俗习惯等内容,进行了丰富细腻的描写,以饱满的热情、真挚的情感、轻松诙谐的手法,表现出作为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杭锦人对家乡土地深厚的感情。

多年的从艺经验,让郝金春形成了认真、细微的观察习惯,1986年,他正式踏上创作之路,散文、小说、戏剧等作品在他笔下不断涌现,他用39年时间完成了80余万字的创作……对他而言,创作不仅是爱好,更是热爱家乡、感悟生活、激励后代的方式,同时,让他在文字里放飞自我、自由驰骋。

文人在人们的印象中,有些呆、有些傻。但这些说辞与郝金春完全不符,他在当地文艺创作领域称不上名人,却是一位“多能”的艺人。

20多岁时,郝金春因酷爱书画,就读了河南省工艺美术学院,对自己的理论知识进行了积累补充,书画也成为他生活中的又一重要“舞台”。20世纪80年代,当地农牧民的住房流行画“炕围”,那个年代对于郝金春来说,时间是紧缺的。在当地,他绘画声望不是最好的,却是最懂户主意思的“画匠”,也是最廉价的手艺人,长此以往,郝金春的口碑极好,也实现了他当初“生活安稳、精神充实”的目的。

近40年的书画积累,郝金春得到了专业的认可。2025年,郝金春正式成为中国书画协会会员,在他的“工作室”,“宁静致远”四个字是他为自己专注创作、尽情挥洒的真实写意。

郝金春最“风光”的时候是每年春节,乡里乡亲有很大一部分人依然喜欢手写对联,加上他是个“文人”,所以,每年春节“打招呼”写对联的人很多,他会根据邻居们的意愿现场创作,发挥自己才能的同时,又为乡邻祈愿纳福,成为社区写对联“专业户”,真正用手中之笔书写着邻里之情。

热爱创造无限可能。在郝金春的文艺创作过程中,“热爱”时时刻刻滋养着他。

因为热爱文学创作、书法绘画,所以,他对其他艺术门类也很“痴迷”,在他的根雕、标本制作、动物雕塑等作品中,我看到了他寓情于物的喜爱之心,骆驼运输、飞鸟啄食、五谷丰登……每一件作品似乎都是从土地里长出来的。

在保持本真、注重神韵的创作中,郝金春更加注重作品的生命感受。雕刻沙漠之鸟,从羽毛的甄选与梳理,到皮肤机理的刻画与塑造,再到眼睛的张合与神情,每个细节都倾注着他的心血,让无声的感叹呈现在作品之上,仿佛“乡土是一条割不断的根,近乎逼真的生命是他创作的至高追求。”

在这些作品生动形象的背后,潜藏和暗示着巨大的精神能量和丰富的创作意义,他常常以“滚烫的胸脯,贴着杭锦大地,满腔的热忱,浸入母亲土壤”的赤子之情,将自己和创作深深扎根于杭锦大地,这种创作风格,让他在当地收获了极高声誉,也让他的作品始终洋溢着生命的张力。

郝金春的文艺作品是他对泥土、对家乡、对爱好的生动写照,让文艺在生活里穿行,如同田野上的马兰花,在炙热的土地上绽放着绚烂,经受得住考验又令人久久回甘。

□刘丽 卢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