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春雨过后,榆树林后面的草滩上绿色一日浓似一日,沙坡上,洼地里,一夜之间冒出来一丛一丛纤细柔嫩的沙葱,它们不喧不闹,赶在别的草还扭扭捏捏钻出地面时,不知不觉地就长出来了,等人们发现时,世界已经一片绿色的汪洋。微风裹挟着一股淡淡的葱香袭来,沙葱时而闪动着银灰色的光泽,时而又显露出翠绿的底色,目之所及尽是的绿意荡漾。
沙葱这个名字叫得实在是名副其实,也很贴切,似葱非葱,长在沙地上,绿莹莹、水灵灵的,只要有点雨水,它们就一股脑儿欢欢喜喜地长出地面,那绿,真的是可爱,纤细俊秀的身姿紧密地簇拥在一起,圆柱状的茎,饱含汁水,像精心雕琢的碧玉簪子,散发出蓬勃生机。用手指轻轻一掐,就会渗出的清新汁液,带着淡淡的葱香,那是来自旷野的馈赠,纯粹而天然。
沙葱是牧区人家除了苦菜之外吃得最多的一种野菜,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沙葱曾是牧民们的美味佳肴,人们用沙葱和肉、蛋、面等一起烹调出各种菜肴,简单的沙葱炒鸡蛋,鸡蛋的鲜香衬托出沙葱的爽口清新,干羊肉沙葱酸奶面片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腌沙葱更是辛而不辣,色泽深绿、质地脆嫩、口感极佳,喝稀粥,吃炖肉总少不了它的点缀,沙葱曾经陪伴他们度过了一个又一个艰难的岁月。
揪沙葱是每个生活在牧区的人,每年必须经历的一场人与自然的对接。第一场春雨过后,沙葱就钻出地面,一根根翠绿、卷发似的蜷缩在地上,两三天过后,便长高了很多,一顺向上生长。弯下身子,手指穿梭在沙葱丛中,就像在万千宝物中挑选一件最珍贵的礼物,小心翼翼地攥住沙葱底部,轻轻一拧,用力一揪,一把水灵嫩绿的沙葱便握在了手中,不一会儿,手提袋满了、纸箱子满了,篮子也满了。揪沙葱是一件耐心、细心又有良心的活儿,乡亲们揪沙葱是不允许连根带土拔起的,生命需要延续,留着它,过一两个月,揪过沙葱的地方又会长出更健壮、更浓密的沙葱,有些地方甚至可以直接用镰刀割,几分钟就一大袋。
跟在我身后的小外甥用胖乎乎的小手握着几根夹带着枯草的沙葱递过来,我不禁莞尔。很多年前,我也是这样随心所欲地揪着沙葱,东一把,西一把,一路向前,手中握着夹带着枯草的沙葱。便笑着对她说:“来,姨给你编个手链。”沙葱的茎里水分很多,特别容易折断,可它的表皮却很有韧性,无论怎么折,它都会“打断骨头连着筋”,看着我把一根沙葱一折一折做成了一个凹凸匀称,弯曲自如的小手链,外甥开心极了,也学着我拿了一根沙葱专心地做起了手链。是啊,谁的童年没有这样一条沙葱手链呢?
待到七月,沙葱开花了,草原便成了粉色的花海,粉紫色的花一簇一簇开得十分热闹,像是天边的云霞飘落人间。每一蓬生机盎然的沙葱都抽出几根粗壮的茎,每根茎上都开满了乒乓球大小的花朵,说是一朵大花,其实是无数的小花攒在一起,凑成的花球,几朵、几十朵花一起绽放,翠绿的底色、鲜艳的花朵,美丽别致,站在这片沙葱花海中央,不敢挪移自己的脚步,生怕踩了这棵,伤了那株。行走在花海中,迎着旷野的风,花枝摇曳、花浪翻飞,平添了一抹浪漫。这个时候如果你开车经过布拉格一带,隔着车窗就会闻到浓浓的葱香。
俗话说得好,再美的鲜花在牲口眼里也是草。不仅是沙葱花,鲜嫩多汁的沙葱对牛、羊、骆驼而言是绝佳的“零食”。牲畜食用后,还有抓膘的作用。吃了沙葱的牛羊,肉质也更加鲜美。尤其是很多人不习惯的“羊膻味儿”,会减弱很多。当地人常常自豪地说:我们这里的羊喝的矿泉水,吃着中草药。这其中当然离不开沙葱了。不过,牧民们一般是不会让牛羊吃太多的沙葱,说是吃多了容易上火,得红眼病。
沙葱的吃法多种多样,每一种都让人回味无穷。沙葱炒鸡蛋、沙葱土豆泥,简单的食材,却能碰撞出绝妙的火花。一口下去,沙葱的独特味道在舌尖散开,这最朴素的家常味道,却能点染出沙葱的独特。
在家乡的美食中,沙葱包子、沙葱饺子、沙葱烧麦都是最能让人眼前一亮、食欲大开的,一句“沙葱馅儿的”,或是“刚托人从老家带过来的沙葱”,不知牵动了多少游人的心。沙葱炒肉、凉拌芝麻沙葱、沙葱土豆泥、酸奶沙葱、沙葱羊肉面、沙葱血肠,在牧民眼里,沙葱简直就是万能的佐料,提味、提鲜,缺了它,总觉得少了点乡野的风情。□薛金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