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明媚、微风不燥,在这春意盎然的日子里,我们踏上了前往准格尔旗纳林村的旅程。
早有耳闻这里有令人垂涎的风味美食、独特的小镇魅力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可闻名不如见面,必须亲身前往,带着那份憧憬和期待,去亲近岁月沉淀的痕迹,感受美稷城吹来的每一缕清风。
进入纳林后,首先到了纳林村委,工作人员热情地带我们参观了纳林村史志档案馆,并详细地介绍了美稷城的历史和由来。美稷故城遗址,这座位于纳林川东岸的古城,承载着千年的历史。它被当地人称为洪州城。是公元前125年,汉武帝打败匈奴后,为强化北疆防御,在这里修建的美稷城。美稷城在当时发挥了重要的军事和政治作用。美稷故城,已被列为内蒙古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盛产黍稷得名,更因立南匈奴王庭而载入史册,它亦是历史的见证。
纳林人还流传着穆桂英大破洪洲城的传说。传说中,此城为宋辽大战的洪洲城。穆桂英骑桃花马,使梨花枪,阵前生擒杨宗保,招亲成为杨门女将之帅,率杨家将屡建战功。宋军几次进兵洪洲失利,穆桂英临产出征,用血裤大破辽军,还在洪洲生下杨文广。这些神秘的传说为美稷故城增添了一抹神秘而浪漫的色彩。
离开村史档案馆,沿着地图指引的路线,到达美稷故城遗址。虽然经过时光车轮无情的碾压,但如今城墙遗迹依然清晰可寻。城墙呈正方形,东墙外那可能是瓮城的突出堆积,仿佛还在讲述当年诱敌深入、将敌军瓮中捉鳖的情形。高低起伏的城墙遗址也见证了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交融。古城现已开辟为耕地,尽管遗迹经过岁月长河的洗礼已经变样,但古城的轮廓依旧能让我们联想到它曾经的繁华和那份历史的厚重。站在城墙之巅,好想伸手去触摸,去触摸那千年前的文化;好想用耳去倾听,倾听当年保家卫国金戈铁马的嘶鸣。
返回后,铁匠老铺便吸引了我们。看到铁匠师傅锻造的铁器,联想到铁匠铺的炉火从未真正熄灭,仿佛看到铁匠举起的铁锤落在砧台上迸发出的火星,是历史与文明的碰撞,惊醒沉睡的村落,照亮古老的街巷。捧起锻打的菜刀,指尖触碰的不仅是金属的余温,而是历史的传承,更是经过千锤百炼最终百淬成钢的顽强精神和独具匠心。
午饭时,在纳林街上的任邓饭店,馋虫被地道的小炒猪黑肉和焖肉唤醒,纯正的纳林风味冲击着味蕾,色香味俱全的美食让人瞬间食欲大增。
吃罢午饭,热情好客的饭店美女姐姐带我们去买驴肉碗托、荞面糁子凉粉。这家的碗托和凉粉在当地享有盛名,每天都有慕名而来的食客争相购买,一般都需要提前预订。汤汁是碗托和凉粉的灵魂,而纳林的碗托有凉热汤之分,热汤由豆腐丝熬制而成,加入特定的佐料,鲜香浓郁,每一口都让人欲罢不能。凉汤也有独特之处,秘制的汤水中加上卤好的驴肉,一碗高配版的碗托就做成了。俗话说天上的龙肉、地下的驴肉,足以说明这个驴肉的重要性。碗托的细腻筋道搭配驴肉的鲜香可口,味道令人难忘。
凉粉的独特是由荞面糁子精制而成,而凉粉汤也与众不同,汤中点缀一抹绿色的香菜,口感爽滑,酸辣可口,在春日里吃起来格外开胃。
不远处,土炉月饼铺散发出诱人的香气。新鲜出炉的月饼,外皮酥脆,内馅香甜,咬上一口,满满的都是纳林川岁月的味道。据说这土炉月饼的制作工艺传承已久,也是纳林村独特的美食符号。
到了纳林村,一定要去看看精美的纳林地毯,它以优质的纯羊毛线手工制作而成,曾经托起纳林的半壁江山,出口到世界很多国家。春日午间的日头照在纳林村美稷地毯的招牌上,地毯作坊的老人开始讲述地毯的故事。几个地毯师傅手腕翻飞、线下刀落,一排排纹路清晰,色彩斑斓的图案在白色的流苏线上拉开新的篇章。
这一次的纳林踏青采风,我们不仅欣赏了纳林村春日的美景,而且品尝到了地道的美食,更深入了解了它深厚的历史文化。这里的每一处遗迹、每一种美食,都像是一部生动的史书,让人流连忘返。纳林!是小炒肉裹着地椒草的香气,是塞外铁匠铺仍在敲打着的黎明,是土炉月饼那烫嘴的香甜,是美稷地毯翻飞的倩影。我们期待着下一次与你相遇,再次探寻你隐匿于时光里的动人故事和充满神秘魅力的故城神韵。□康桂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