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彰文兴旅,擦亮生态名片,绣出美丽画卷

德宏就是诗与远方

作者:郝丽琴 王娜 来源:鄂尔多斯日报 编辑:马慧博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07日 09:43:58
|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傣族人民在这里生长,密密的寨子紧紧相连,那弯弯的江水呀碧波荡漾……”这首传唱祖国大江南北的歌曲《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就是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真实写照。暖阳和煦的气候、琳琅满目的美食、绚丽多彩的风光,让德宏在众多暖冬胜地中火热“出圈”,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访。

美丽的孔雀之乡——德宏,是西汉张骞西域凿空之旅发现的“蜀身毒道”必经之地,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要冲;是贝叶经里的“勐卯古国”,司马迁笔下的“滇越乘象国”,马可·波罗游记中的“金齿国”;也是传唱大江南北的歌曲《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描绘傣族人民美好生活画卷的地方。

近年来,德宏州持续抓好“彰文兴旅”建支柱,围绕生态绿色、美食德宏、边境旅游“三张牌”深化推进文旅领域改革,创新推出暖冬旅居、康养休闲、观鸟摄影、户外运动、体育冬训、非遗制作、民俗体验等旅游消费新场景,建立健全德宏美食标准、品牌、文化体系和推广机制;推出边关文化体验、界桩打卡等特色旅游产品,打造国际知名的沿边跨境文化旅游带;优化民宿开办备案机制,打造一批“星级住宿”“舒心住宿”“品质住宿”,持续打响德宏旅居品牌。2024年1至11月,全州累计接待游客3479.39万人次,同比增长23.33%;国内旅游总花费402.3亿元,同比增长19.44%。

擦亮“美丽德宏”生态名片

德宏之美,美在风景优美、生态优良。近年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德宏深深扎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得到坚定践行,边疆各族群众生态观念发生根本性转变,“砍树人变护林员、捕鸟人变鸟导游”的生态保护“石梯经验”和“矿山变青山、矿场变景区”的生态修复“回贤模式”在全国复制推广。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指引下,德宏州坚持生态立州,厚植生态优势,着力打好“生态牌”,走好“绿色路”,绘好“美丽卷”,在加快推进美丽德宏建设中不断迈出新步伐,不断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篇章。

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路子,德宏在巩固提升粮、糖等传统产业基础上,大力发展以竹子、咖啡、坚果、柠檬、油茶、核桃和番麻为代表的生物特色产业,扶持做大做强加工企业。目前,德宏的生物特色产业种植面积达212万亩,农民人均拥有2.3亩,农民人均生物特色产业收入达1051元,“后谷咖啡”“迪思坚果”等一批知名品牌,打响了“德宏制造”的生态牌。

近年来,德宏先后与美、英、缅等国媒体合作拍摄自然纪录片,其中《未至之境·秘密丛林》被翻译成43种语言在172个国家播放,在全球27个中国文化交流中心以及国内教育学术机构和博物馆内展播,全球覆盖人群超5亿;《天行情歌》入选联合国“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国际摄影展决赛;《犀鸟》《德宏》等精品曲目,作为云南省2021年春节“中华文化走出去”重点推荐曲目在全网宣推;组织编撰了中国首本鸟类AR丛书《德宏手绘飞鸟集》,是全国唯一以地州为单位开展的生态科考项目;用五种语言在40余家中外媒体平台讲述《云南菲氏叶猴种群添新丁11只猴宝宝迎新年》等故事,总阅读量超4亿;在脸书、推特等境外社交媒体平台开设【万物生长万物和谐】专栏,讲述“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故事。

作为镶嵌在祖国西南边陲的一颗璀璨绿色明珠,德宏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全国1/2的鸟类和全省1/3的高等植物物种在德宏都有发现。犀鸟、河燕鸥、天行长臂猿、云豹、菲氏叶猴等珍稀物种成为全国生物多样性品牌,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绿孔雀、彩鹮以及消失 90 余年的珍稀濒危鸟类黑腹蛇鹈再现德宏,盈江柳安植物在我国首次被记录。“云南芒市芒杏河中缅灰叶猴公益保护地”和“盈江县苏典傈僳族乡天行长臂猿社区保护地”这两个案例入围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中国潜力案例。成功创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盈江县被命名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目前,德宏已形成345万余亩速生珍贵用材林、95万余亩特色经济林、53万余亩林下种植产业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发展以水电、光伏为主的绿色能源产业,“十四五”期间储备清洁能源发电项目36个,装机容量192.3万千瓦。

美食德宏

实施“美食德宏”行动。持续开展“十大名小吃”“特色早餐店”“特色宵夜(烧烤)店”“十大特色菜肴”美食品牌评选活动和“德宏美食推荐官”抖音视频挑战大赛。打造瑞丽姐告“印度洋海鲜一条街”、陇川麓宛天街、盈江旧城周末街等一批美食街区,傣族古镇、勐巴娜西美食城、新玩厂等特色餐饮消费聚集区成为游客“必打卡”目的地。

“绣”出固边稳边兴边的生动画卷

扛牢“卫国戍边”神圣职责,树立边疆治理现代化标杆,承担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全国唯一试点,形成“德宏模式”在全国复制推广。德宏全面建成边境立体化防控体系,筑牢从边到村、城、通道、境内外联防一体化“五道防线”,在汉、傣、景颇、阿昌、傈僳、德昂等为主的40多个民族繁衍生息的11526平方公里土地,503.8公里国境线,形成扛牢撑稳祖国西南安全防线的铜墙铁壁。

多年来,德宏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及考察云南重要指示精神,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把加强党的领导贯穿全州民族工作各领域全过程,举全州之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奋力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德宏样板。

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州内“直过民族”、人口较少民族实现“一步跨千年”整族脱贫。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水利能源基础设施持续加强。

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德宏各族人民曾多次抵御外辱、戍边卫国,涌现出了刀安仁 、早乐东等民族英雄,谱写了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壮丽篇章。赓续历史,德宏始终把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着力点和落脚点,建成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馆等40多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60多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广场)等通过有形、有感、有效的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各族群众“五个认同”意识。

深入实施文旅夯基工程,补齐产业发展短板

打造便捷交通网。芒梁高速芒市至勐养至清平段开通运营,州内各县(市)“一小时旅游圈”基本形成。芒市机场已开通北京、上海、广州等12条省外直飞航线,昆明、版纳等4条省内航线,深圳、大连等5条经昆航线,曼德勒、仰光2条国际航线,单日吞吐量突破1万人次;新增城际公交班线瑞丽至芒市机场线路,开通了芒市孔雀谷旅游公交专线,“快进慢游”的综合立体便捷交通网络初步建成。

提升城乡景观辨识度。持续加大城市主街道、景区景点周边美化、绿化、特色化建设力度,芒市菩提街、丙午路等成为网红打卡地。在线旅游服务平台建设有了新进展,旅游标识标牌、智慧导览系统等设施不断完善。

实施旅游住宿升级行动。全季酒店、圣水湖畔酒店、维也纳连锁酒店等一批高品质酒店开业运营;开通民宿申办“一站式”服务,规范和支持民宿发展的氛围逐渐形成。同时,以洲际酒店、希尔顿花园酒店、喜来登酒店为代表,投资近30亿元的酒店集群即将落地建设。

稳步推进重大文旅项目建设。瑞丽古城、陇川龙安水世界、芒市傣族古镇泼水广场、芒市欢乐世界等一批文旅项目顺利建成运营。

实施休闲品牌打造工程。芒市黑河老坡、梁河县二古城、盈江县诗蜜瓦底等生态旅游线路和芒市河心场观猴、盈江犀鸟谷观鸟、盈江支那乡观猿等生态旅游产品取得新进展。推荐2024年“乡村四时好风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4期,其中“芒市不忙 芒食忙”入选国家文旅部精品旅游线路推介。

全力推动中缅人文交流。成功举办第五届中缅智库高端论坛、“中缅民心相通大舞台”和“山连水韵丝路华彩—2024年德宏·中缅水彩画作品展”等活动。中缅胞波狂欢节成功保留在云南省省部级以下节庆活动清单。围绕边关文化体验、界桩打卡等特色旅游资源,推出5条爱国主义旅游线路方案。依托芒市—曼德勒—仰光航班,推出免费乘坐芒市国际机场—瑞丽往返大巴措施。

深入实施品牌打造工程,

擦亮“有一个美丽的地方”金字招牌

芒市孔雀湖度假区成功创建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实现高含金量国字号文旅品牌“零的突破”。《芒市出冬瓜村:弘扬乡土文化 助力乡村振兴》成功入选2024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案例。瑞丽市荣丰公司获评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瑞丽古城创建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创新将宣传引流与精准招商结合,赴外开展活动9场次,成功签约项目10个。开展“德宏暖冬游”“目瑙纵歌”主题特色航班和“暖冬旅居”“云端泼水”等线上直播活动。

周密筹办目瑙纵歌节、泼水节等系列重要节庆活动,策划组织“云南民歌大家唱”“傣剧非遗文化周”等系列活动。成功承办澜湄合作中国藤球公开赛、格兰芬多自行车节首站赛等系列国际国内赛事。

深入实施文化润边工程,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推动文化艺术繁荣发展。实施傣剧表演人才定向培养。倾力打造音乐剧《南侨花木兰》剧目,提升编排《娥并与桑洛》《南西拉》《刀安仁》等5部经典傣剧。成功举办国门文化四江流域傣族孔雀舞交流展演活动。

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新增“文化驿站”5个、边境幸福村国门书社1个、政务中心分馆1个,全州55个站所通过省级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达级率95%。畹町南洋华侨机工抗日纪念馆成为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分馆。

大力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民族文化和技艺传承人,25人入选第七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德昂酸茶、傣族剪纸、民族织锦等非遗活化利用迈出新步伐,荣获云南省第六届群众文化彩云奖3项,多部画作入选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华侨旗帜·民族光辉—陈嘉庚》傣族剪纸动画译制为3国语言在30余家海内外媒体平台发布。

深入实施旅游服务创优行动,

全面提升服务品质

加强行业管理。抓实抓牢安全生产、治安维稳、交通疏导、食品安全、卫生整治等工作。

畅通客情反映渠道。安排专人负责“一机游”投诉、退货处置工作,对游客及网友反映的投诉、舆情做到即时处置,办结迅速,投诉受理率、处置率均达100%。

服务创优树形象。完成涉旅企业诚信评价工作,扶持芒市文旅投等本土企业特色化品牌化发展,4家企业被省文化和旅游厅认定为新业态企业。实施为游客服务“十件实事”,节假日公共停车位免费开放,引导房车规范停放,游客交通出行“首违警告、轻微免罚”,常态化开展旅游志愿服务,德宏热情、友善、好客、淳朴的待客形象广受好评。

德宏各族儿女继续携手共进,用坚定行动续写民族团结故事,书写民族团结精彩答卷,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德宏新篇章,让这个美丽的地方更安全更美丽更富饶……

(图文由德宏州融媒体中心统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