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消息,近期在阿尔寨石窟遗址中发掘出土了建筑构件、铜镜、青铜佛造像和黑釉梅瓶等重要文物,基本厘清了阿尔寨石窟遗址山顶建筑基址的结构布局和建造时代。
阿尔寨石窟位于鄂托克旗,是内蒙古境内发现的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西夏至蒙元时期的石窟寺建筑群。阿尔寨石窟现存洞窟65座,保存较为完整的有43座,石窟壁画题材以反映佛教方面的内容为主,2003年被批准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院、鄂尔多斯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和鄂托克旗文物保护研究所等单位对阿尔寨石窟遗址顶部的3号、5号和6号建筑基址进行了主动性考古发掘,发掘面积600平方米,出土了建筑构件、铜镜、青铜佛造像和黑釉梅瓶等重要文物。
“通过对2024年发掘的6号建筑基址内出土的铜镜与瓷器分析,阿尔寨石窟遗址山顶建筑基址的修建年代最早为西夏时期。”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院助理馆员何木其尔介绍,“阿尔寨石窟遗址山顶建筑基址与石窟本体是典型的‘上寺下窟’的布局特征。”何木其尔称,专家认定,阿尔寨石窟遗址建筑基址与阿尔寨石窟遗址本体互为一体,密不可分,这也为阿尔寨石窟遗址本体修建年代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其开凿年代可以追溯到西夏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