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同向发力 谱写民族团结进步新篇章

来源:鄂尔多斯日报 编辑:马慧博 发布时间:2024年07月11日 09:28:52
|

今年以来,鄂托克前旗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依托自然风光、红色文化、民族文化等特色旅游资源,探索“文旅+民族交融”发展模式,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在文化、旅游、经济、社会等方面深入开展,有效促进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以文化浸润为媒介 唱响民族团结“主旋律”

始终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于各项文艺活动中,围绕春节、元宵节等重要节庆活动,组织各族群众开展形式多样、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活动,让各族群众在获得物质和精神“双丰收”的过程中增强文化自信。

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邀请周边地区文艺团体与全旗各民间艺术团积极开展文化交流演出活动,参与下乡惠民演出、“百日消夏”广场惠民活动等群众性文化活动,群众的参与感、获得感进一步提升。

借助“世界读书日”,开展“五进五主题”全民阅读季系列活动,以“书市+非遗+文创+绘画”引领沉浸式阅读体验,创新阅读的方式,挖掘阅读趣味点,以浸入式游戏互动体验、经验分享等形式,打造独具特色、多元展示的阅读盛会,以书香浸润风气、凝聚人心。

坚持传承红色文化,抓实“红色文化传承区”品牌创建契机,开展“红动蒙陕 向暖而行”——鄂尔多斯·延安·铜川红色文化旅游“三城”联动系列活动,打破地域界限,深度挖掘三地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在传承“红色文化”精神中,不断推动红色旅游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深度融合。民族特色文化在交往交流中不断丰富、创新、发展,走进群众视野,也增进了各民族同胞的文化自信心和认同感。

以非遗传承为纽带 架起民族团结“连心桥”

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资源,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工作,培养国家级传承人1人、自治区级10人、市级27人、旗级133人,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1项(六十棵榆树祭)、自治区级8项、市级30项、旗级90项,建成国家级非遗保护基地2个(中国鄂尔多斯马文化保护基地、中国鄂尔多斯婚礼文化传承基地)、自治区级非遗传承教育实践基地1个(郎腾稍民族手工刺绣厂)。今年,鄂托克前旗鄂尔多斯服饰非遗工坊成功入选自治区级非遗工坊名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对濒危项目书籍、特色明显项目书籍等进行收集、整理和研究,先后出版了《鄂尔多斯民歌集成》《鄂尔多斯民歌经典》《鄂尔多斯蒙古族妇女首饰追溯》《鄂尔多斯传统饮食》《鄂尔多斯蒙古民歌·鄂托克前旗卷》《鄂尔多斯蒙古族服饰》《蒙汉对照鄂尔多斯民歌一千首》等一批成果书籍。加强对外宣传,以文化遗产日、重大节庆活动为载体,通过展览展示、专题演出、宣传单发放、现场讲解等形式,深入广场、学校及各乡镇等人员密集场所,大力宣传非遗传承保护知识,讲好各民族团结一心共话发展的动人故事,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氛围更加浓厚。

以文旅融合为桥梁 建强民族团结“主阵地”

立足区位资源、自然资源和文化优势,深入挖掘蕴含在传统文化中的民族团结进步内涵,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抓实“红色文化传承区”品牌创建契机,建立并优化“红色引领”+“高位部署”+“文旅融合”的工作模式,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

举办“红动蒙陕 向暖而行”——鄂尔多斯·延安·铜川红色文化旅游“三城”联动系列活动,在传承“红色文化”精神中,不断推动红色旅游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深度融合,以红色文化涵养民族团结进步之花,以“革命老区”的鲜明底色绘就民族团结的繁荣画卷。

举办2024年“5·19中国旅游日”鄂托克前旗“四味联动 乐享文旅”主题活动,涵盖旅游专场推介会、迷你马拉松比赛、麻辣烫辣度挑战赛、三省五城专场文艺晚会等众多活动,以多元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体系,全方位多角度展示鄂托克前旗淳朴民风、厚重文化、旅游资源、特色美食、民族风情……为广大游客提供丰富多样的旅游体验,释放文旅红利,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推进民族特色文化与旅游产业互动、融合的深度和广度,让“文旅+体育+美食”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过程中再度“出圈”。(市文旅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