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身边,总有一些人用自己的力量为他人带来温暖和希望,伊金霍洛旗阿勒腾席热镇敬老院院长杨巴图就是这样一位令人敬佩的人,曾荣获“全国孝亲敬老之星”、自治区“敬老孝星”,荣登2021-2022年度“鄂尔多斯好人榜”。
“安全第一”不仅是一句口号,对于杨巴图而言,更是铭记于心的行动准则。作为一院之长,杨巴图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制定并要求全院严格遵守涵盖学习、卫生、财务、食品、安全保卫等多方面的规章制度,带领敬老院工作人员每周定期开展安全检查,提出对待老人要“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不是儿女胜似儿女”,全院老人都得到了亲人般的照料,大家亲切地称杨巴图为“院长儿子”,这一称呼饱含着他们对杨院长的深厚感情和高度认可。
敬老院周围有闲置空地,杨巴图组织有劳动能力的老人种植玉米、土豆等农作物,一方面让老人们吃到自己亲手种植的新鲜农产品;另一方面对于许多一辈子务农的老人来说,这不仅为他们找到了可做的农事,更是一种休闲乐趣,在种植过程中还锻炼了身体,老人们纷纷点赞,称杨巴图是“懂我们生活的亲人”。
敬老院的工作比较特殊,老人们配合工作和服从管理主动性不高,有时沟通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杨巴图对老人们进行了分类梳理,了解每一位老人的性格、经历和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不仅如此,杨巴图还为老人们建立了健康档案,记录老人们的身体状况变化,为后续的医疗服务提供有力支撑。同时,他还积极联络医疗机构,为老人们提供体检服务。
对于初来乍到的老人,适应环境是一个难题,但在杨巴图这里都不是事儿。性格内向的李大爷刚入住敬老院,因为不适应新环境,整天郁郁寡欢,甚至茶饭不思,杨巴图仔细观察李大爷的日常行为和情绪变化,了解他内心的不安,主动联系其亲属,得知李大爷喜欢下棋,于是他在敬老院组织了一场小型的棋类活动,并邀请李大爷参加,调动其积极性。同时,杨巴图安排了两位性格开朗、善解人意的老人与李大爷同住,逐渐打开了他的心扉。为了让李大爷与家人保持联系,杨巴图定期帮助他和侄子侄女视频通话,而李大爷也通过与家人的交流以及杨巴图的关怀,逐渐走出了郁郁寡欢的状态,开始积极参与敬老院的生活。他说:“感谢杨院长给了我一个家,让我重新找回了对生活的热情。”
2024年9月,王争荣突然抽搐并摔倒在地,头碰到床沿血流不止,杨巴图得知后立即拨打120并一起来到医院,挂号、做检查、取药、陪床,几天里尽心尽力地陪护,叮嘱老人不要有经济和心理负担,好好养病。出院后,杨巴图联系院内定点治疗医院,为老人作了进一步筛查,直到老人的身体完全康复。对此,王争荣竖起大拇指说:“感谢杨院长,你比我的亲人都好。”杨巴图还是很多“五保”老人的监护人,老人们有的患有哮喘、心脏病等疾病,需要隔三差五住院,杨巴图亲自陪同,多年如一日。
岗位平凡,责任重大。“在岗一天,就要坚守一天、安全一天、服务一天。”这是杨巴图对自己工作的要求。16年来,他把满腔热情和爱心倾注在老人们身上,把全部的光和热播撒在老年人工作中,用自己的真情和坚守谱写了一曲爱心之歌。
(市文明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