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秀兰,现任乌审旗乌审召镇浩勒报吉村党总支委员、村委委员、妇女联合会主席。47年如一日热心公益、乐于助人,街坊邻居亲切地称她“胖大姐”,渐渐地“胖大姐”成了家喻户晓的一张“名片”、一个响亮品牌。方秀兰在给予他人温暖的同时,也让自己收得满径芬芳。她先后获得“内蒙古好人”、自治区“三八红旗手”、全市“最美志愿者”、全旗“优秀巾帼志愿者”等表彰奖励35次,一项项荣誉见证了她砥砺前行的每一步,承载着一个平凡妇女用一生坚持做好一件事背后的故事。
她,信念不褪色,始终如一
“生活很苦,我们要用力生活,为自己找点甜头。”方秀兰说,是生活的艰辛,锻造了她的意志、磨砺了她的思想和毅力。她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家里靠种地为生,那时家境贫寒,和大多数贫困孩子一样,方秀兰从未上过学,早早就承担起家里的重担,这让她深切尝到生活的苦和累,也孕育了她由己及人的那份善良和纯净,埋下了她这一生坚持公益事业的种子。
自1978年,方秀兰和爱人结婚来到浩勒报吉村后,便开启了她的爱心之旅。她免费为老、弱、病、残义务理发,坚持长期照顾高龄、独居、行动不便的老人,为村里需要的人义务裁剪衣物……方秀兰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那些老人,47年风雨无阻。
2006年,方秀兰在村里开办了一家快餐店和一家“胖大姐”农家乐,在她的用心经营下,店里的生意很好,几年下来赚了不少钱。得了“生意经”的她从不怕同行竞争,抢自己的饭碗,她还将自己的“生意经”分享给别人,在她的鼓励帮助下,先后有3户村民在当地办起了“农家乐”,生意都做得红红火火。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她还在自己店里办起了家政服务培训,手把手教妇女们厨艺、剪纸、做面人,鼓励广大妇女自主创业,利用一技之长开饭店、粮油店、理发店、搞家庭养殖……为让村民走上致富路,方秀兰想尽了办法。
她,奉献不停歇,步履铿锵
方秀兰相继侍候送走了自己婆家、娘家的6位重病老人。同时,对村里一些贫残、孤寡老人的困境感同身受、时时牵挂,她不仅是一个女儿、媳妇,还是很多老人的“干女儿”。
在她刚结婚时,村里一位邻居阿姨亢玉兰患有精神病,基本生活都很难维持,得知情况的她,没有考虑自己的生活也才刚刚有些起色,毅然决然和丈夫担负起了照顾亢玉兰的重任,成为了亢玉兰的“干女儿”。
这一照顾便是30多个春秋,邻居阿姨成为了古稀老人,方秀兰也从青春年华步入了花甲之年。“只要有我在就不会不管你,我不在了我的子孙也会管你的。”如今,习惯了方秀兰在的日子,老人常常担心方秀兰不管自己,方秀兰便给老人吃下定心丸,老人有了一些意识,总会拉着方秀兰的手默默掉眼泪。
然而,她并不只是一位老人的“干女儿”。温暖善良女儿心,在方秀兰身上这样的故事不胜枚举。村里有9位贫残、孤寡老人,她一直在长期关照,老人们都把她当作自己的女儿一般信赖,把自己的身份证都交由她保管。
作为人大代表、党代表、妇女代表,方秀兰积极为群众发声发力,连续三年提出议案和建议,并争得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社会各界乡贤的赞助,成功为村里建成幸福养老互助院,如今20多位老人在院里安享晚年。
她,追梦不止步,绽放芬芳
当一个人心无旁骛地做一件事时,一定能够把这件事做好。助农、助困、助老,渐渐“胖大姐”升华为一个品牌,浇筑文明之花,传播爱的芬芳。
2009年,经村民推荐选举,方秀兰成为浩勒报吉村妇代会主任。上任后,她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通过恳谈会、剪纸会、读书会,或快板儿、二人台、秧歌儿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党的政策宣讲。让更多村民了解志愿服务,加入志愿服务,至今她的志愿服务时间已超过5万个小时,大家亲切地赞誉她为新时代的“活雷锋”,2024年,方秀兰荣获第九批自治区“学雷锋标兵”。
2011年,方秀兰牵头组建起了浩勒报吉村巾帼志愿服务队,开展环境整治、文化服务、巾帼志愿服务等活动。从那以后,不论是开展扶危济困,还是开展文化服务,都少不了她的身影。
2015年,方秀兰还自筹资金设立“爱心救助站”,很多村民都成了救助站的志愿者,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与方秀兰一起加入到爱心助人的行列。
在方秀兰的影响带动下,有巾帼志愿者、家庭爱心志愿者、抗击疫情志愿者200余人加入她的志愿服务队,捐赠衣物4000多件,开展帮扶困难、大病、孤寡、残疾老人400多人,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人数达3500人次,为老年人提供暖心服务20000余小时。“胖大姐”方秀兰也成为了鄂尔多斯市的志愿服务品牌。
她生而平凡,却诠释着不平凡的付出和坚守,47年来,方秀兰尽全力做一束光,把爱心惠及一方群众。岁月如笔,悄然勾勒出村子的斑驳旧影,时光似霜,静静染白了方秀兰的两鬓。但逐光的她,践行志愿服务的脚步从未停歇。方秀兰,永远走在传递温暖与希望的路上,以爱为光,照亮他人,也成就着自己的不凡人生。
(市文明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