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靖坤:践行“石榴籽精神”的好少年

来源:鄂尔多斯日报 编辑:包雪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30日 09:26:48
|

陶靖坤,现就读于康巴什区第五小学四年级2班,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少先队员。学习中,他勤于思考、善于钻研;生活里,他孝老爱亲、乐于助人;课堂外,他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步入小学以来,在学校教育的大熔炉里,他通过老师讲授、主题队会、日常班会等方式了解了“什么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是什么”,他通过追古惜今的学习,倍感祖国的安宁来之不易。用陶靖坤自己的话说就是:“作为56个民族大家庭里的一颗小小石榴籽,我们要热爱伟大祖国,维护民族团结,珍惜时光,争做新时代好少年,将来才能发出自己的光和热。”

家庭熏陶,培养多元意识

陶靖坤出生于一个蒙古族家庭,从小他就接触到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习俗。他的父母深知民族团结的重要性,经常给他讲述各民族共同奋斗、共同创造辉煌历史的故事,在家庭熏陶下,陶靖坤从小树立了民族团结的意识,并决心为此付诸实践。

有一年暑假,陶靖坤在鄂托克旗博物馆里看到了“难忘鄂尔多斯”南京知青展,数张泛黄的黑白照片、磨损严重的藏品旧物,再现了当年南京知青援建内蒙古时与各族干部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场景。他用手机拍成照片拿给爷爷奶奶看,爷爷奶奶向他讲述了自己年轻时与南京知青们同吃、同住、同劳动的青春岁月,这让陶靖坤对当年蒙汉情深的民族团结故事有了深刻了解。

学校实践,传播团结理念

陶靖坤喜欢阅读,一有空就手不释卷。他喜欢读中国历史方面的书籍,学习了解从古至今各民族的交往、发展与融合的过程,仿佛穿越五千年岁月、遨游历史长河。班主任康老师在一次主题队会上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讲了许多伟大人物爱党、爱国、爱中华民族的故事。当老师提问谁知道发生在内蒙古地区或身边有类似的故事时,陶靖坤第一个举手。他向同学们讲述了被授予“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曾抚养过28名上海孤儿的“草原母亲”都贵玛的动人故事。“三千孤儿入内蒙”是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到过的历史佳话,都贵玛是谱写这段佳话的“草原母亲”代表。陶靖坤以一名小学生的视角,用融入自己感情的语言,生动描绘了这个新中国载入史册的人间大爱传奇。结语中,他这样与大家分享:“在我国辽阔富饶的土地上,生活着56个民族,就像56朵花。56朵民族之花虽各有不同,但都是祖国母亲疼爱的孩子。‘最美额吉’都贵玛的事迹感人至深,更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全国各民族团结一家亲的伟大力量。”

社区服务,践行团结精神

在社区,陶靖坤积极参与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中,他积极响应康巴什区滨河街道康城社区号召,深入居民区捡垃圾、规范小学生文明骑行,并用镜头记录下来,做成《小手拉大手 共创文明城》视频发给同学们,让更多家庭在“小石榴籽”们的带动下投身于“爱我康巴什”的建设中,为家乡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闲暇时,陶靖坤喜欢摄影。选好主题、构思设计,本地独具特色的博物馆、文化艺术中心及公园广场是他经常去的地方。2023年3月底,“印象萨拉乌苏书画展”在鄂尔多斯博物馆展出后,陶靖坤认真地用镜头记录了萨拉乌苏考古民俗、自然景观、民族风情的画作及展现萨拉乌苏诗词歌赋的书法精品。在妈妈的帮助下他制作了观展视频,吸引了身边好多小伙伴去实地一睹萨拉乌苏的风采。

文化交流,促进民族团结

近年来,陶靖坤就读的康巴什区第五小学依托社团活动,创新开设了书法、国画、刺绣、蜡染等诸多精品课程,弘扬传统文化、厚植爱国情怀的同时,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陶靖坤参加书法社团后,随老师用心学书法,在毫厘锋颖间感受古人留下的艺术。2023年国庆节前夕,陶靖坤临摹好一幅楷书作品《祖国礼赞》,表达了对祖国的赞美。

在校内外文化艺术的熏陶下,陶靖坤兴趣广泛,无论是哪科学习,他都能全身心投入。业余时间,他学习了钢琴和小提琴,钟爱中国传统民歌改编的乐曲。每当极具中国风的音符从自己的指尖缓缓流出,就感觉整个人都被带到娓娓道来的故事中,《红星闪闪放光彩》《滇南山谣》等都是他经常练习弹奏的曲目。2023年3月的一节班会课上,老师和同学们共同讨论着鄂尔多斯的美景、美食,当说到传统文化艺术时,陶靖坤分享了蒙古族家庭聚会时准备的各类特色美食、精美窗花以及献哈达、互换鼻烟壶等见面礼仪。为了让大家感受传统音乐的魅力,他还给大家谈了乐理课上学过的鄂尔多斯短调、长调的风格和特点,用小提琴拉奏了一曲本地区传唱度较高的民歌——《鄂尔多斯蒙古人》,琴声与同学们的和声在教室里回响,大家如同置身辽阔的草原之上,共同感受了鄂尔多斯民歌的悠扬和魅力。

作为生在新时代、长在春风里的一名小学生,陶靖坤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石榴籽精神”,展现了少先队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责任感、使命感,是一名向上向善的新时代好少年。

(市文明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