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莓的“破界”生长记

来源:鄂尔多斯日报 编辑:包雪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20日 09:35:28
|

蓝莓,曾是从未在鄂尔多斯的土壤中扎根结果的植物。如今,凭借设施农业的技术赋能,它打破地域桎梏,在杭锦旗吉日嘎朗图镇成功“破界”扎根,正成为带动当地乡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在吉日嘎朗图镇库布齐沙漠现代农牧业产业园内,一座座温室大棚平地而起、整齐排列。棚内绿意盎然,一株株蓝莓枝叶舒展,部分枝条上已有点点花朵绽放。在这里“安家落户”的蓝莓,已顺利度过生殖生长期,陆续进入出花期,后续经蜜蜂授粉后即可成功坐果。

“目前我们已建成15座大棚,种植了约3万个基质盆,预计总产量可达18万斤,毛利润预计能达到900万元左右。”内蒙古晟迎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杨荣介绍说。

蓝莓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极为严苛,酸性且有机质丰富的土壤、适宜的温度、精准的水分供给,缺一不可。吉日嘎朗图镇能让蓝莓成功“破界”,秘诀在于全方位的技术保障。双棉帘双拱式钢架大棚,不仅保温性能优异,结构也更为稳固;采用有机质土壤盆栽模式,既能灵活调配土壤条件,又大幅降低了残留病虫害和连作风险;智能水肥一体机则实现自动化管控,为蓝莓按需定制“营养餐”。

“我们的水肥一体机功能非常强大,只需调配好各种肥料母液,输入相关数据后,设备自带的pH精准探测系统就会自动匹配。这套系统是国内先进的免维护设备,后期无需额外打理。我们还会现场检测蓝莓的EC值(电导率),并与设备数据进行匹配,通过这种方式实现精准化管理。”杨荣说。

吉日嘎朗图镇地处黄河南岸灌区与库布其沙漠北缘,是现代农牧业发展的优势区域。为破解产业经济发展瓶颈,镇里经多方考察发现,北方蓝莓种植产业还是未充分开发的商业蓝海,而盆栽种植模式恰好能盘活当地闲置的盐碱地——蓝莓“破界”扎根的构想由此落地。政府以基础设施投资入股分红,企业负责运营管理获取收益,这种双赢模式,让蓝莓产业的发展底气更足。

“蓝莓种植属于高效农业范畴,不仅增收效益显著,产业带动力也很强。单是这15栋大棚,每年就能为我们带来80多万元的分红收益。”吉日嘎朗图镇党委书记杨恒说。

集体经济获得分红的同时,农牧民也能通过参与蓝莓采收等环节获取劳务收入,蓝莓种植产业正成为引领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新建的10座温室大棚已开始搭建骨架,预计12月中旬完工。未来,1000亩蓝莓将在吉日嘎朗图镇“破界”生长。

“下一步,我们将通过村企共建模式,持续扩大种植规模。我们的目标是在‘十五五’期间,让吉日嘎朗图镇的日光温室数量达到200栋。同时,我们还将围绕蓝莓产业延链、补链、强链,依托共富工坊开发蓝莓酸奶等新产品,让农牧民的农产品实现更大增值。”展望未来,杨恒信心满满。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奇慧 牧仁德力格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