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的田野上机声隆隆,鄂尔多斯市一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种植的5000亩马铃薯迎来丰收。与往年不同,今年有5000吨品质优良的马铃薯将首次远销东南亚,实现当地农产品出口贸易“零的突破”。
据悉,该公司自2024年扎根于此进行规模化种植,采用的是市场风险更低的订单农业模式。其产品除稳定供应北京、上海、武汉、四川、广东、山东等国内市场外,本次成功打开海外市场,标志着其品质与管理获得了国际认可。
“闯世界”的背后,是严格的品质把控。从种植前的土样、水样检测,到生长过程中的精准施肥与节水灌溉,再到采收后的第三方农残检测,该公司构建了从土壤到餐桌的全流程品控体系。在分拣车间,工人们正对马铃薯进行最后一道人工筛选。
“这种溜光、饱满的属于合格产品。”分拣员王岩一边作业一边介绍,“而那些坏了的、青头的、带有泥土杂质的,全部都要筛选出去,确保出口和内销的产品都是统一的高标准。”
丰收之后,土地并未停歇。记者看到,收割完毕的土地上,工人们正紧随其后播撒冬小麦种子。据该公司负责人焦凌介绍,此举旨在让冬小麦出苗以保护耕地、防风固沙。“来年将其翻到地里,又成为优质的有机肥料。我们希望通过这种‘马铃薯—冬小麦’轮作的生态模式,在改善土壤的同时,也能将这种可持续发展的种植理念辐射到周边地区,带动当地农牧民共同发展。”焦凌说。
据估算,本次出口将为当地带来近500万元的产值。这颗从鄂托克土地走向世界的“金豆豆”,不仅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效益,更为当地探索出一条兼顾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径,其破冰“出海”的意义,远不止于一次简单的跨国贸易。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吴晓慧 李笑 杨紫璇 通讯员 朱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