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的喜悦在这里流淌

——鄂尔多斯市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侧记
来源:鄂尔多斯日报 编辑:包雪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23日 09:22:37
|

金秋九月,朝阳倾洒在杭锦旗锡尼镇库布其广场上,一处由南瓜、辣椒、白菜等农产品打造的丰收盛景展示区前,已聚集起热闹的人群。40多斤的冬瓜、90多斤的西瓜、120多斤的南瓜,让大家纷纷驻足,举着手机拍个不停。9月20日,鄂尔多斯市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就在这瓜果飘香的欢腾里,拉开了帷幕。

走进开幕式现场,混杂着烤羊肉的焦香、奶制品的醇厚与瓜果甜香的气息便扑面而来。视线所及,是九个旗区展位琳琅满目的丰饶物产、农牧民脸上藏不住的喜悦笑容以及舞台上乌兰牧骑演员们飞扬的裙摆。

来自全市九个旗区的优质农畜产品在本次节日特色展销区集中亮相,“天牧朔方”“阿尔巴斯山羊肉”等区域品牌尽展风采,“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农牧民网红主播各显其才,政府携手平台、企业开展多项惠农政策与“真金白银”的助农举措激发消费热情……其间还组织开展了农畜产品展销、美食品鉴、技艺比拼、文旅体验等数十项庆丰收活动,全面展示了鄂尔多斯农牧业发展成果。

当手工艺者用一针一线“绣”出丰收新图景时,“非遗”技艺就在指尖焕发新生。在“丰收匠心”刺绣“非遗”展示区,一位身穿蒙古袍的老人吸引了很多游客的目光。她叫图雅,一位传统刺绣的手工艺匠人。在她展出的作品中,有的绣着颗粒饱满的葡萄,有的绣着含苞待放的牡丹,每一针都饱含着对生活的期盼。

“现在的订单越来越多,以前是怕没人买,现在是怕忙不过来。希望日子就像这绣线一样,越来越红火。”图雅说。剪纸、刺绣、羊毛毡等这些指尖的传统非遗技艺,传递的不仅是文化的传承,更成了农牧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径,让精神传承与物质丰收撞了个满怀。

在喧嚣的直播专区,自媒体主播李铮的直播设备前围满了好奇的观众。他正面对镜头侃侃而谈,向天南海北的网友们展示产品细节。直播间隙,李铮表示鄂尔多斯本来就有很多很好的农特产品,值得让更多的人看见。

此次丰收节打造的数字直播专区不仅体现在便捷的销售转化上,更在于它以一种生动直观的方式,讲述了鄂尔多斯农产品的品牌故事。主播们的镜头,捕捉的不仅是产品的外观色泽,还展示着辽阔的草原背后农牧民质朴的匠心。“希望通过我的镜头,发出一个邀请:欢迎大家都来鄂尔多斯走一走、看一看,亲口尝一尝这片土地最真实的丰收味道。”李铮向记者说道。

在这里,数字直播技术不再是单纯的销售工具,而是化身成一张张动态的“鄂尔多斯数字名片”,带着丰收的喜悦,飞入千家万户。

在特色美食品鉴区,市民们纷纷拿出手机扫码。“叮!”一声清脆的提示音,意味着他们成功领取了满减电子消费券,可以当场享受优惠。为释放消费潜力,促进农畜产品销售,“云游鄂尔多斯”平台发放了10万元电子消费券。全市居民均可从线上领取消费券,于活动期间在指定地点参与消费活动。

“我领了消费券后准备转转,给孩子买一些东西。”杭锦旗锡尼镇居民高丽萍满意地说。此时的美食品鉴区、各旗区特色农牧产品展台以及“暖城多味”等品牌展示区,早已挤满了手持消费券的市民。小小的消费券像一根纽带,把市民的购物热情变成了农牧民口袋里实实在在的收入,丰收的喜悦溢满街头巷尾。

从草原上的牧场到黄河畔的农田,这场丰收节的喜悦是多维的。它既是图雅指尖流转的刺绣收益,也是李铮在直播间对鄂尔多斯物产的解读,更是农牧民们捧起果实时,脸上灿烂的笑容。这场盛会,将传统的农产品与现代的科技智慧完美融合,让丰收的含义从粮食满仓,延伸至文化传承、产业振兴和生活富足。

阳光照在丰收节现场,折射出明亮的光。这光里,有农牧民的耕耘,有手艺人的坚守,更有鄂尔多斯乡村振兴的蓬勃希望——这,正是新时代丰收年最生动的注脚。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苗佳乐 杨帧 刘亚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