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新变|云南红河:哈尼梯田开启“春忙”新模式

来源:新华网 编辑:李美莹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28日 10:53:38
|

新华社昆明4月28日电题:云南红河:哈尼梯田开启“春忙”新模式

新华社记者林碧锋

高原春来万象新,不误农时不负春。

眼下,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哈尼梯田迎来春耕好时节,农户们利用天气晴好的有利时机,开启“春忙”新模式,一幅生机盎然的春耕图景徐徐展开。

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是以民族名称命名的世界遗产。元阳哈尼梯田,属哈尼梯田的核心区,有着“云上梯田”的美称。千百年来,这里的哈尼族群众世代以种红米为生。

4月19日,元阳县沙拉托乡松树寨村的村民在哈尼梯田开展春耕播种。(陈萍摄)

清晨,连片的哈尼梯田被朝霞缓缓照亮。不久前,在元阳县牛角寨镇平安寨村,村民们聚集在一起,有序等待县里来发放红米稻种。工作人员忙着仔细核对农户名单和播种面积。

元阳县粮食购销有限公司总经理沈鸿文说,为了改善红米品质,今年发放的水稻品种是“滇红151”和“滇红727”,据测算每亩产量逾500公斤,与老品种“红阳3号”相比增产14%以上,农户每亩可增收300元至400元。

在发放现场,牛角寨镇果期村村民白染落与大家交流着春耕进展。白染落说:“发了新稻种,全家人都得动起来,整理秧床、播撒稻种、覆盖薄膜。”

近年来,为确保红米品质及原料供应,元阳县投入784万元用于发展红米籽种基地。其中,300万元用于红稻籽种发放,484万元用于建设红稻良种繁育基地建设,让哈尼梯田生态系统和农耕文化得以永久保护和永续利用,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开秧门”是哈尼族村寨迎接播种的一种传统古朴的仪式,标志着春耕生产正式开始,并祈祷粮食丰收。

4月20日,元阳县沙拉托乡松树寨村举行“开秧门”活动。(张艳摄)

在元阳县沙拉托乡的哈尼梯田缓冲区,当地举行“开秧门”活动,村民们在田间地头祈福,他们载歌载舞,迎接春耕的到来。哈尼族多声部民歌州级传承人罗们妹说:“这是我们老一辈传承下来的民俗,一边栽秧一边唱歌,一边跳乐作舞,意味着稻谷会饱满、丰收。”

歌声在梯田间飘荡,村民们怀着欢快的心情拔秧、插秧……一排排葱绿的秧苗整齐地排列于田间,微风吹过,秧苗轻轻摇摆,荡漾起无限生机。

传承与创新,在哈尼梯田兼收并蓄。

面对水稻种植山地田块小、机耕难以施展的难题,元阳县探索出“无人机+机械化”的山地梯田水稻种植新模式,如今已在马街乡和牛角寨镇开展试验示范,示范田共计306亩。

“现在的技术真神奇,不用撒秧、拔秧、插秧,无人机直接精准播种,省时又省力。”马街乡三合寨村村民白正祥感慨道,“连运输、病虫害防治都能用无人机搞定,我们种田更轻松了。”

4月9日,元阳县牛角寨镇良心寨村运用无人机进行播种。(叶秉凤摄)

元阳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农机管理站站长黄冲告诉记者,这项新探索提升了当地部分地区的农业机械化水平,省去传统种植中的人工播种、秧苗管理等繁琐环节,能大幅降低劳动力和生产成本,从而提高种植效益。

保春耕才能促粮食稳产增产。开春以来,元阳县组织农业、农机、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农业专项整治行动,确保农户用得上“放心种”“放心药”和“放心肥”。

当地还派出技术力量,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开展技术培训、强化指导服务。目前,全县已完成大春粮食播种18.48万亩,其中水稻7.5万亩,哈尼梯田逐渐披上一袭绿色新装。

传承千年农耕文明,哈尼梯田永葆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