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教体局实施“三个三”工程 打造数字教育新模式

来源:鄂尔多斯日报 编辑:赵燕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02日 09:43:46
|

近年来,市教体局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按照中央、自治区党委和市委关于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以“三个三”工程为抓手,把数字化作为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完善教育治理、引领教育理念创新和实践变革的重大举措,打造数字教育新模式,统筹推进全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全力促进教育公平。我市先后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首批教育信息化优秀试点区域、“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优秀区域;市教体局受邀在2023全球智慧教育大会作典型发言;教育部官网、中国教育报等权威媒体先后报道我市以数字教育助推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做法成效。

一、实施“三金”工程,打破“城乡布局差异化”壁垒,激发教育发展新动能

一是实施“金网”工程,保障数字化转型全域共建。建设“双万兆骨干到旗区”和“三层结构校园网到桌面”的教育城域网,为全市城乡学校、幼儿园提供教育专网服务。组建专业队伍开展“网络服务质量提升”专项入校服务,打通农村牧区校园网络接入通道,建成城乡一体化教育专网,保障农村牧区学校与城市学校具备同等网络与资源承载能力。目前,全市各校、各班均实现千兆教育专网全覆盖,为数字教育开展筑牢基础。二是实施“金课”工程,保障教学资源全域共享。在国家、自治区公共数字教育资源基础上,开发建设鄂尔多斯城乡一体化教育云平台,并自主研发9个品牌和类型的数字教育教学资源。结合各学龄段学生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每年在全市范围筛选1000个高质量数字课程充实到云平台,通过网页端、移动端和有线电视端等多种形式让全市师生共享数字教育资源,形成覆盖全学科、全学段的精品数字课程体系。截至目前,市教育云平台提供的精品课程已有239所学校的16.6万人选修,累计学习次数超4986万次。三是实施“金智”工程,保障教育高质量发展全域共进。组建市、旗、校三级平台应用专家指导团队96个,实现4万名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44万名师生应用全覆盖。开展18项国家、自治区级教育数字化课题,带动80%以上中小学参与到课题研究,持续推进教育理念与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创新。入选教育部“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以来,带动4个实验旗区、77个实验单位主动参与,10所农村牧区学校率先开展基于平板电脑的智慧课堂教学,涌现出“智慧教育种子教师”45名。

二、实施“三提”工程,打破“师生素质差异化”壁垒,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

一是实施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搞好数字教育推广。深入实施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成立市、旗、校项目执行办公室,明确领导机构和责任分工,由学校制定本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方案与实施,由旗区教育部门开展学校考核、教师测评、案例推优,由市电化教育馆承担统筹组织、技术保障与抽查工作,形成上下联动、一体推进的工作格局。通过组建专家培训团队、搭建学习平台、引进学习资源等方式,引导教师在多媒体环境、混合环境、智慧环境中,熟练掌握使用信息技术开展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学业评价,全市已有3.1万名专任教师通过能力提升工程2.0考评,教师队伍智慧教育应用水平得到有力提升。做法入选2021年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组织实施典型案例,被自治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2.0工程办公室借鉴。二是实施学生素质提升工程,搞好数字教育服务。在中小学开设科技创新教育课程,普及STEAM教育(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多学科融合的综合教育)和创客教育,推进学科教育与创客教育融合,不断提升学生在虚实融通空间下的个性化学习、混合式学习能力。比如,市一中建成智慧实验室,利用物联网传感器实现测声、测光、测压、测pH值,规避传统实验数据延迟、传播离散等问题,实验效果一目了然。举办全市中小学生人工智能挑战赛、科技动漫嘉年华、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生态科技夏令营等赛事活动,让所有学生“面对面”体验信息科学知识,利用前沿科技成果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全面提升。截至目前,全市中小学已获国家级奖项161项,其中一等奖31项(金奖2项、银奖1项、铜奖4项),二等奖20项,三等奖25项,优秀奖85项。三是实施管理素质提升工程,搞好数字教育普及。持续提升数字化领导水平,以市旗两级教体局长、校长信息化素养提升培训为抓手,分批组织局长、校长668人次赴先进地区考察学习教育信息化发展成果经验。打造高水平信息化指导队伍,组织700余名电教员开展岗位数字技能大练兵活动,学习VR和实景结合课程录制、AI技术解剖观察课堂、作业无感采集、AI批阅作业等智慧课堂技术。目前,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消除校园安全风险达84%、排课工作量从2天缩短为2个小时,实现教育质效“双提升”。

三、实施“三同”工程,打破“教育资源差异化”壁垒,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

一是城乡结对打造同步课堂,实现教研一体化。依托智慧教育专网,全市农村牧区小规模学校与城镇优质学校实现100%结对,打造33对“一对一”共享互惠校,建成“网际交互教室”336间,构建了以优带弱跨区域教研教学良好局面。建立“一个利用、五个统一、七个同步”(“一个利用”即充分利用国家、自治区、市级教育资源平台,提高优质资源使用效率;“五个统一”即统一编班、统一挂牌、统一课时、统一课表、统一教研;“七个同步”即赛课示范课同步、教研学习同步、重要会议同步、课后服务同步、实践研学同步、管理制度建设同步、教学改革与师资培养同步)工作机制,促进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稳步提升。比如,农村小规模学校杭锦旗吉日嘎朗图小学2019年与康巴什区第三小学结对,通过“网际交互教室”开展“同步教学”,实现各年级、全学科全覆盖,结对5年来,吉日嘎朗图小学在校教师和学生人数均实现翻倍增长,先后涌现出市、旗教学名师15位,多数教学指标处于杭锦旗前列。二是异地同步创立直播联盟,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强化网络直播教学应用,为所有学校配备80英寸以上多媒体触控一体机,可随时跨区域、跨空间开展同步直播教学教研,乡村学校可与市域内任何一所优质学校、市域内所有学校可与先进地区合作名校实现“同频互动”,形成完善的跨校、跨旗区、跨盟市、跨省区“四维一体”同频教学教研机制。目前,我市已与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元培班等知名学校建立直播异地同堂课程联盟,优质教育资源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共享。与江苏省徐州市、浙江桐乡市、深圳宝安区等地区以项目化方式开展合作,建成“智能美育实践共同体”“互联网+”教育协同等项目。比如,准旗一中与成都七中打造双师直播异地同堂课程联盟,在成都七中教师的带动下,准旗一中的教师教学水平有效提升,学校激发出更加浓厚的学习氛围,“直播班”学生成绩整体高于同年级其他班。三是多级联动构建教育共同体,实现教育质效最大化。建立市级统筹、旗区规划、学校主导的三级联动机制,按照“相对就近、优势互补、强弱结合、规模适度”原则,通过“名校领衔”“优质校+乡村校”“优质校+新建校”“优质校+成长校”“区域外名优校+本地校”等方式组建教育集团和学校联盟,形成集团化教育共同体。目前,全市已形成47个教育集团、11种模式,涉及131所学校。开展“线上+线下”互动互促,集团成员校实行统一教学、联合教研、师资互助、学校捆绑考核等系列措施,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和辐射力,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比如,准格尔旗羊市塔村希望小学为“领头羊”、5所学校自发组建智慧教育发展共同体,探索形成“基于高阶思维发展的211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实现学科全覆盖,带动7个旗区、22所学校加入教学模式变革的实践行列,孕育出智慧纸笔等多形态智慧课堂教学模式。2022年以来,组织开展区域教育数字化创新展播35次,受益师生25.58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