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胜区东方实验小学:有种非遗手工叫“串珠珠”

来源:东胜区东方实验小学 编辑:赵燕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04日 10:55:52
|

东方探美

在东胜东郊有这样一群“东方人”,她们热爱本土文化,默默地坚守与传承着。东胜区东方实验小学美术组的老师们以“东方探美”命名课程,带领学生在美术课程中寻找美、发现美、创造美。

非遗传承

2014年“蒙古族服饰”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蒙古族头饰是蒙古族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东胜区东方实验小学美术组的老师们倾心打造了“探索发现鄂尔多斯”的品牌特色课程。


孙海珍老师则一直致力于对鄂尔多斯蒙古族头饰的研究和课堂化探索,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总结,逐步建立头饰课程——乌仁的嫁妆。

乌仁的嫁妆

“乌仁”是蒙语心灵手巧的意思,蕴含着蒙古族人民对女孩一生聪慧伶俐的祝福和美好愿景。蒙古族出嫁头饰承载着对美的追求、期待和向往。怀揣着这份美好,学校设立“蒙古族头饰制作社团”,每年约有40名学生在社团中进行学习。

孙老师的课程新颖、方法独特,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和实践探究,学生的审美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同时也增进了技能、开阔了视野,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传承与创新

在课程的学习中,教师将传统蒙古族串珠文化进行改进和创新,融入了许多现代元素,更加符合当代审美。

课程中孙老师指导学生做简易头饰、项链、手链,做袖珍的鄂尔多斯蒙古族头饰等,这些作品均由孙老师和学生共同设计并亲自参与制作。一二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在课上主要了解头饰的结构,学会打结、串手链和项链等,培养他们的色彩搭配能力;三四年级的学生开始学习制作配色简单的头饰作品;五六年级的学生,开始分工合作完成造型复杂的大型头饰作品。

心灵手巧的孩子们

心灵手巧的孩子们用一双双巧手穿梭在大大小小、亮丽华美、经典别致的珊瑚珠与宝石之间,制作出了精美绝伦的鄂尔多斯头饰。要知道,很多学生或许在家都未曾拿针线缝过一粒纽扣,但是在这里他们却愿意使出浑身解数,一针又一针,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串着小珠、扎着小眼,劲头别提有多足了。

屡获佳绩

六年来,学校的研究成果和学生作品屡获大奖。《鄂尔多斯蒙古族头饰课程》先后被评为东胜区优秀校本课程,曾荣获内蒙古自治区优秀教学成果奖,“十二五”国家级课题优秀成果奖,还曾在全国《少儿美术》课例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学生作品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屡屡折桂。

2022年9月23日,东胜区东方实验小学“蒙古族头饰课程”有幸参加鄂尔多斯市首届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现场会。此次工作坊主要展示师生在此主题下研究的各种类型材质的课堂作业和社团作品,且展示了低段学生的首饰创作、刺绣、及头饰的分步制作流程,通过这样真实的展示师生们的学习成果,现场来宾纷纷投票,最终摘得“独具匠心奖”。

以美育人 以文化人

探索与创新能够使优秀传统文化在继承中发扬光大,不断推动“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美育进程,在中华民族的文明赓续中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