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位于杭锦旗塔然高勒巴音布拉格嘎查的奶山羊养殖繁育基地,一股暖意扑面而来,错落有致的现代化圈舍一字排开,各种现代化喂养机器精准投放饲料,膘肥体壮的奶山羊正争相进食。
“这是自动喂养机、恒温水槽……我们这里的高科技设备和供电供水、卫生防疫、废物处理等综合配套设施一应俱全。”说起智慧奶山羊羊场,基地负责人刘志林如数家珍。
科技赋能山羊养殖,让牧民生活暖洋洋。塔然高勒巴音布拉格嘎查在包联单位自治区科技厅和驻村干部的帮扶下,积极探索产业发展,通过“党支部+企业+专家团队+农牧户”合作模式,结合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提高优质奶山羊适应性选育水平和繁殖母羔率,提升当地奶山羊养殖繁育技术水平,带动奶山羊养殖户增收致富。
“我家80只奶山羊都放到基地养殖了,去年纯收入有4.8万元,自己完全不用操心,等着挣钱就行。”嘎查养殖大户斯庆图娅说。
谈及奶山羊养殖繁育基地带来的利处,柴达尔最有发言权。原本家中没有草场的柴达尔,只能通过外出打工来勉强维持三个孩子的上学开销,现在他将自己的奶山羊寄养在基地,还在基地打工上班,双份收入不仅可以支撑孩子们的日常学杂费用,还让他在嘎查购置了一套房子。
科技引领,推动村集体经济“活”起来。巴音布拉格嘎查正逐步形成集现代管理技术、繁育技术、营养技术、疫病控制技术于一体的复合型现代化奶山羊养殖繁育示范基地,预计每年养殖优质奶山羊2000只,年提供周边地区奶山羊种羊1000只,带动周边奶山羊养殖农牧户10—15户,养殖奶山羊1000—2000只,户均增加收入10万元,最终每年约为村集体创收460万元。
通过科技助农、兴农发生变化的,不只巴音布拉格嘎查。在塔然高勒乌定补拉格村,草原黑蘑种植产业为种植户开辟了一条增收致富新路径。
乌定补拉格村地处丘陵沟壑区,常年干旱少雨,生态环境脆弱、人均草场和耕地面积较少。2022年以来,自治区科技厅派驻第一书记,引进食用菌种植项目,通过与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研究员孙国琴团队的合作攻关,打造草原黑蘑生产基地,产学研深度融合带动乌定补拉格村种植业优质高效发展。
“室温23摄氏度、土温16.2摄氏度,湿度适宜,菌群配比精准……”不久前,该村村民郝有宽来到黑蘑生产基地察看蘑菇长势,经过4个多月的培训学习,他已经成为当地的“土专家”。
“现在在专家带领下,我们用上了自己研发的菌种,生产成本降下来了。”郝有宽对蘑菇产业的未来充满信心。自治区科技厅驻村帮扶,注重加强农业科技培训、强化科技人才支撑,助力村民用现代农业技术武装头脑,不断激发“造血”能力。杭锦旗塔然高勒乡以“奶山羊养殖”和“草原蘑菇”两大产业项目为抓手,做到坚持科技赋能乡村,充分发挥人才智力优势和组织网络优势,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与特色产业深度融合,助力产业持续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