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谈|从“入学”即“入职”看“鄂尔多斯心”

来源:鄂尔多斯日报 编辑:李美莹 发布时间:2024年03月05日 16:45:41
|

 (一)

入学即入职!

2月28日,鄂尔多斯生态环境职业学院与鄂尔多斯市空港实业有限公司签订委培协议。协议将遴选30名优秀学生组成空中乘务专业订单班,委培期3年,并与学生签订就业协议书。

这意味着学生们一入学就有了“新工作”。

产城融合促发展,产业聚势助振兴。如何实现学生就业与企业引才双赢?怎样推进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鄂尔多斯这样作答:坚持科学联动产、城、人三方,使之深度融合,实现共同优化发展,合力赋能城市发展。

产聚、才聚、城兴,且看鄂尔多斯的心路历程。

(二)

产业聚势,方能激活城市发展强引擎。

在鄂尔多斯,产业集群正在加速崛起——

紧扣构筑“四个世界级产业”目标任务,构筑起煤制油、煤制气、煤基新材料等多条产业链;

抢抓“双碳”战略机遇,打通绿电、绿氢、储氢、加氢、氢能车辆应用的全产业链;

大力实施产业集群培育行动,培育形成数字经济、节能环保、羊绒纺织、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

……

鄂尔多斯紧紧扭住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打出一套加大产业集群培育力度“组合拳”,在高质量发展的快速路上,用冲刺姿态跑出新的加速度。

产业集群是助推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产教融合的关键元素。鄂尔多斯通过一条条成熟完备的“产业链”,吸引高校的各类项目人才在此“落地生根”。

鄂尔多斯职业学院与企业合作建立奇瑞汽车产业学院、隆基新能源产业学院等4个产业学院;鄂托克旗民族综合职业中学开设了两个“订单班”(机电技术应用和化学工艺),开启了职业教育“订单”合作办学模式……鄂尔多斯将产业发展与高校职能充分融合,打通了从师生到企业、从高校到产业的产教融合新路径。

(三)

以产业聚人才、以人才兴产业,鄂尔多斯着手“破题”。

启动建设“一心两园八基地”,大力引进国家科研项目、国家创新团队,“一事一议”招引顶尖人才、团队;精心打造鄂尔多斯创新创业大赛和高层次人才合作交流会“一赛一会”引才品牌,踊跃开展“院士鄂尔多斯行”和“招才引智进高校”系列活动;率先建成零碳产业园,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共建碳中和研究院,建设北京大学鄂尔多斯能源研究院、鄂尔多斯实验室、羊绒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一批高水平创新平台……鄂尔多斯用足用好人才政策,让“引进来的”和“本地有的”高校人才在暖城大展身手,激荡起高质量发展的人才“活水”。

政策优、力度大、层级多、方式活,“含金量”十足的政策也让鄂尔多斯的高校因地制宜、乘势而上,跑出引才加速度。

为顶尖人才、高层次人才提供安家补贴、科研经费;设立“鄂尔多斯未来之星”奖学金,选拔鄂尔多斯生源优秀在校大学生给予奖励,并择优选聘为“校园引才大使”;支持高校院所选派科技人才到企业挂职“科技副总”,推动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在政策红利的释放下,具有一定规模、素质优良、门类齐全的人才队伍在各高校集聚,为鄂尔多斯后续高质量发展积蓄了强大动力。

一个个高质高标的教研团队,一项项破除瓶颈的科研项目,一次次建章立制的创新改革,鄂尔多斯致力搭建聚才“群雁阵”,让高校牵引产城人文深度融合,在区域竞合中赢得战略主动,开启新范式、新未来。

(四)

在一系列、多方面的融合路径下,订单式的培养让高校的教育更加有的放矢;学校链接了企业的需求,人才培养能够站在市场需求前沿;包销式的合作模式让毕业生免去了找工作的奔波劳碌;企业招聘也少了守株待兔的被动,提高了人才使用的效率。产、城、人三方融合,可谓“一箭三雕”。

从各大科研院所揭牌成立,到各类创新政策的颁布实施;从高端人才“零的突破”,到顶尖人才团队的相继落户,鄂尔多斯,一个以绿色转型为目标,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学术研究为支撑,以技术转化为核心,以人才引育为手段的产、城、人融合的科技创新之城,正以昂扬奋发的姿态迅速崛起。(陈凌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