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近日,第十五届《中国地方政府行政效能研究报告(2025)》发布会暨鄂尔多斯市政府行政效能提升宣介活动在鄂尔多斯人才科创中心举行。
会上公布了中国地方政府行政效能“十高省”“百高市”“百高县”“百高区”榜单,鄂尔多斯市的表现尤为突出,细分指标尽显硬实力:政府政务公开、政务基本信息排名全国第1,政务时效位列全国第2、华北地区第1,营商环境排名全国第7、华北地区第1。多项核心指标稳居全国前列,充分彰显了行政效能建设的显著成效。
在这份榜单中,鄂尔多斯不仅连续多年上榜“百高市”榜单,稳居北方地区第1名,更以全国第31名的成绩较2024年大幅跃升21位,成为区域行政效能建设的标杆。下辖伊金霍洛旗、乌审旗同步上榜“百高县”榜单,在华北地区排名分别位居第2、第3。
这份荣誉,是对鄂尔多斯政务服务改革的权威肯定,更折射出这座城市在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的积极探索。
(二)
《中国地方政府行政效能研究报告》已连续15年公开发布,形成了一套科学完备的测评指标体系。该体系从多个维度测度分析31个省级政府、333个地级市政府、1869个县级政府、981个区政府的行政效能,最终发布“十高省”“百高市”“百高县”“百高区”四大榜单。
对地方政府而言,这份报告既是“体检表”,也是“导航图”。通过精准呈现不同地区在行政效能建设中的优势与短板,为地方政府查找治理漏洞、优化改革方向提供了量化依据;同时,报告中提炼的优秀案例与创新模式,更成为各地借鉴学习、推动治理能力提升的重要参考,其发布的“十高省”“百高市”等榜单,对引导地方政府转变职能、提升服务质效具有推动作用。
在此背景下,鄂尔多斯连续多年上榜,其意义远超一份荣誉。这不仅是对城市政务服务改革成效的肯定,还是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效能名片”,更是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的“动力引擎”,助力营商环境优化。
(三)
在鄂尔多斯,行政效能的提升,最终通过“五化协同”转化为营商环境优化与经济发展动能,构建起“效能—环境—经济”的正向循环。
系统化重塑,在自治区率先出台《政务服务条例》《民营经济促进条例》,发布2项政务服务地方标准,将6.8万个事项纳入一体化平台,实现全流程标准化服务;数字化赋能,创新“标准地+用地清单制+拿地即开工”模式,新能源项目签约到开工仅1个月,新生儿出生“一件事”入选国务院典型经验,不动产登记与税务数据共享推出“税费同缴”二维码,大幅减少跑动次数;市场化引领,通过用地指标“周转暂借”盘活低效用地3.8万亩,首创“暖商保”惠及23万户市场主体,“我为企业找订单”促成超329亿元交易,“不见面开标”系统为16万余家主体节约成本6.5亿元;法治化护航,实现“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法院”工作站全覆盖,成立全区首个“公安+法院”执行联动工作室,推行全流程无纸化办案与涉港澳台集约送达服务,“12368”热线满意率超99%;协同化创新,推出“人才新政双30条”“科技新政30条”2.0版,建成西北最大人才科创中心,与清华北大共建高能级平台,跻身国家创新型城市,人才吸引力与科创发展指数均居全国地级市前35位。
这套“五化协同”组合拳,让鄂尔多斯营商环境向“公平高效”升级,打破体制机制障碍,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吸引优质项目落地,全方位激活治理效能,有力推动“政府有为”牵引“市场有效”“社会有感”,为资源型城市转型注入强劲动力。
(四)
鄂尔多斯的行政效能建设实践,不仅是自身发展的突破,更为全国地方政府,尤其是资源型城市的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多重启示。
从改革逻辑来看,鄂尔多斯以“五化协同”证明效能提升需全方位发力;从区域发展看,它靠政务改革破解转型难题,路径可复制。
展望未来,鄂尔多斯将持续深化改革,丰富“暖城五心”营商环境品牌内涵,推动“信用+告知承诺”模式延伸、“五化协同”深化,以数字技术与人才资源赋能政务服务,在效能与经济双向赋能中实现更大突破,为中国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注入更多“鄂尔多斯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