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亿!没有海港也能“链接”世界

作者:金咏 来源:鄂尔多斯日报 编辑:塔拉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22日 09:34:06
|

近日,又一列满载货物的中欧(亚)班列从鄂尔多斯综合保税区新街站鸣笛启程,2025年经该区发运的班列贸易总值突破1亿元人民币,成为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里程碑。而1亿元背后所蕴藏着的是鄂尔多斯这座内陆城市,突破地理局限、拥抱世界的巧思与韧劲。

(一)

相较贸易额破亿、班列频次提升等直观数字,鄂尔多斯综合保税区带来的真实改变,是对城市发展逻辑的重构。

长期以来,鄂尔多斯现代服务业因内陆物流成本高、通关效率低而难以落地。综合保税区作为鄂尔多斯的“虚拟出海口”,通过“多源集结——综保区发运”的创新模式,帮助贸易企业大幅降低仓储、国际物流成本,成为连接国内产业与中欧亚市场的“中间枢纽”。

这种枢纽功能的建立,使鄂尔多斯在“一带一路”通道中从“边缘参与者”变为“重要连接点”,城市的辐射力与影响力实现质的提升。

(二)

中欧(亚)班列与鄂尔多斯综合保税区的联动,正在悄悄重塑本地的产业发展生态。

鄂尔多斯综合保税区自参与中欧班列运营以来,持续提高通关效率与集货能力,吸引华北、西北多地企业在此集结货物。目前,班列商品种类从初期的日用百货扩展至电子产品、机械设备等高附加值品类,贸易辐射范围覆盖中亚五国及俄罗斯部分城市。

通过中欧(亚)班列这条“双向快车道”,不仅助力鄂尔多斯加快打破资源流动的壁垒,也在“你来我往”中变成了整合产业链的“主角”,从过去“有什么卖什么”,到现在“市场要什么造什么”,这份主动权,正是鄂尔多斯突破高质量发展瓶颈的关键之一。

(三)

内陆开放拼的不是天然港湾,而是制度创新的“软实力”。放眼全国来看,“鄂尔多斯路径”无疑给众多内陆城市提供了一份“破局指南”。

长久以来,“没港口就难搞开放”是不少内陆城市的思维定式,仿佛离海岸线远一点,就只能在发展赛道上慢半拍。但鄂尔多斯用实践证明,地理距离未必就是死结。综合保税区这座“境内关外”,把报关、仓储、加工的流程拧成“一股绳”;中欧班列的“点对点”直达,铺好了稳定的国际通道,两者联通在一起,相当于把港口的核心功能“搬”到了内陆腹地。

如此看来,搭建起对接全球市场的桥梁,把本地优势和国际需求对上号,“内陆身份”反而转换为连接海外的区位优势。

(四)

总贸易额突破1亿元大关,对鄂尔多斯来说只是个“逗号”,而非“句号”。如何把班列的“物流线”,变成产业的“合作线”、价值的“增长线”,关键在于要以市场需求为“锚”,以制度创新为“翼”,铆足干劲,接续奋斗。

1亿元的里程碑虽已落地,但持续扩大开放的脚步从未停歇。未来,相信随着提升通道能级、推动产业精耕、深化国际合作,鄂尔多斯必将会在“一带一路”的美好图景中,烙印下属于她的独特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