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实践”何以推动世界荒漠化治理

作者:王慧丰 来源:鄂尔多斯日报 编辑:塔拉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17日 09:33:23
|

9月16日,以“科学治沙 绿色发展”为主题的第十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在鄂尔多斯开幕。在“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之际,这场汇聚国际组织代表、多国官员与专家学者的盛会,绝非单纯的成果展示平台,而是全球荒漠化防治领域的一次思想碰撞与行动集结,对推动全球生态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荒漠化,从来不是某一个地区、某一个国家的“独角戏”,而是威胁人类生存发展的“共同敌人”。防沙治沙不仅涉及荒漠化地区人民的生存环境,关系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更关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其意义深远而重大。

库布其沙漠的治沙实践,是鄂尔多斯方案的“生动注脚”,更是中国生态治理理念的“鲜活样本”。谁能想到,这个沙漠沙地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52%、曾是我国沙化最严重地区之一的城市,如今能实现“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逆转?这份成就的背后,是科学理念的引领与系统治理的坚守。

鄂尔多斯秉持全要素协调管理理念,统筹治沙、治水、治山,构筑起“四道防线”——绿化带固沙、淤地坝保土、光伏治沙带兼顾生态与效益、锁边林阻断沙化蔓延,每一步都精准施策、环环相扣。当入黄输沙量从2700万吨降至400万吨,当库布其沙漠治理率达40%、毛乌素沙地治理率超80%,这些数字不仅是生态改善的见证,更印证了“科学治沙”的核心价值,唯有尊重自然规律、坚持系统思维,才能在与沙漠的博弈中占据主动。

更值得称道的是,鄂尔多斯没有将治沙与发展割裂,而是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双赢之路。从“人海治沙”到“机械治沙”,是技术进步的体现;从“以路治沙”实现绿随路延,到“以工代赈”带动百姓共富,再到光伏治沙、沙漠旅游激活沙漠经济价值,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内涵彰显。通过“以绿生金”“养绿引金”“点绿成金”的多元路径,鄂尔多斯让生态改善与经济发展形成良性循环。这种将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产业升级相结合的治理模式,不仅让当地群众共享治沙成果,更为全球荒漠化地区提供了治沙新思路。

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已经走过九届,早已超越“会议”的范畴,不仅成为推动“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重要窗口,更是中国参与全球生态治理的重要纽带。在全球化语境下,生态问题没有国界,唯有通过国际合作、共享经验,才能形成治理合力。而中国通过论坛平台,将治沙经验分享给世界,帮助荒漠化严重地区提升治理能力,正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

一点绿意,功在当代;绿水青山,利在千秋。鄂尔多斯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继续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充分发挥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的平台作用,与世界各国携手并肩,共同开创全球荒漠治理的崭新局面,让沙漠绽放精彩,让未来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