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联合国粮农组织“中国粮食体系数字化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研究”项目发布《双碳背景下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课题报告。鄂尔多斯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光伏+治沙+养殖产业联合体”模式入选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典型案例,成为中国农牧业践行“双碳”目标、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亮眼样本。
在鄂尔多斯广袤的毛乌素沙地边缘,曾经的荒漠戈壁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绿色革命”。过去,这里面临着土地沙化、生态脆弱与畜牧业发展受限的双重困境——过度放牧易加剧沙化,而单纯治沙又难以兼顾牧民生计,传统畜牧业陷入“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相互制约的两难境地。为打破这一僵局,鄂尔多斯立足当地光照资源丰富、沙地面积广阔的独特条件,创新构建“光伏+治沙+养殖”产业联合体模式,将生态治理、清洁能源开发与现代畜牧业发展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治沙有效、发电增收、养殖提质”的多赢之路。
在模式实践中,鄂尔多斯以“光伏电站建设”为核心纽带,搭建起生态与产业协同发展的框架。一方面,在沙地上铺设光伏板,有效阻挡风沙侵蚀,为地表植被恢复创造有利条件,光伏板下种植沙蒿、沙打旺等耐旱牧草,逐步实现沙地的“绿化覆盖”;另一方面,光伏电站产生的清洁电力,既满足当地农牧业生产用电需求,又可并入电网实现能源外输,为产业发展注入绿色动能。更关键的是,依托光伏设施优势,发展标准化、集约化的生态畜牧业——在光伏板下的牧草种植区,适度发展牛、羊等畜禽养殖,养殖产生的粪便经无害化处理后转化为有机肥料,反哺牧草种植,打通了饲草种植、畜牧养殖、粪便回收、光伏发电的产业链闭环,改变了传统畜牧业“靠天养畜、逐水草而居”的粗放模式。
如今,鄂尔多斯的“光伏+治沙+养殖”模式从局部试点走向规模化推广,成为当地推动乡村振兴、建设生态优先示范区的重要抓手。未来,随着数字化技术在养殖管理、光伏运维、生态监测等领域的深度应用,这一模式将不断升级,持续为中国农牧业绿色循环发展注入新活力,也为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中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