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城微短剧 跑进长赛道

作者:常娜 编辑:塔拉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17日 09:13:30
|

(一)

甲辰金秋,天高云阔;暖城故事,“视”见未来。

10月13日至14日,《中国精品微短剧创投融媒体行动》在鄂尔多斯市举行。

两天来,微短剧行业名家大咖以及各大视频播放平台、制作方、投资方代表齐聚暖城,在携手助推微短剧产业发展的同时,也为暖城鄂尔多斯文化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

每一次硕果盈枝,其播种期都应该被时刻铭记。未来的发展进程中,鄂尔多斯微短剧行业繁花似锦时,“这两天”的意义已经超越时间概念。中国精品微短剧创投融媒体行动在鄂尔多斯首开、首办,央视频第一次在一个城市建设共创点,这些创新性举措,给予鄂尔多斯微短剧发展爬坡过坎、迎难而上的自信和力量。

(二)

深秋的鄂尔多斯,大地风物处处新。

高歌猛进的微短剧,正成为影视行业的新风口。面对流量井喷的微短剧市场,鄂尔多斯如何占得一席之地?我们必须坚持主流化、多元化原则,除了固有的娱乐属性,还得兼顾多重价值,形成“微短剧+”模式,创作出高质量作品——

聚焦暖城美景,以“微短剧+文旅”,催生新业态。2024年初,国家广电总局发布“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提出2024年创作并播出100部高质量文旅主题微短剧。这一创新模式不仅为微短剧创作打开了思路,也通过微短剧这个载体,吸引更多观众实地探访,有效地带动旅游业发展。鄂尔多斯地处祖国正北方,被黄河“几字弯”环绕,与长城相依,是内蒙古经济发展的顶梁柱和排头兵,也是一座温暖世界的城市。这里人文历史悠远绵长,距今十四万年前的“河套人”遗址点燃了古老文明的薪火,四千年前的朱开沟文化遗址讲述着荡气回肠的传奇,一千六百多年前的草原敦煌阿尔寨石窟诉说着千年跌宕的往事。这里自然美景绚丽多姿,可领略“九曲黄河万里沙”的磅礴,可体验“一碧无垠骏马翔”的豪迈,可欣赏“云下牛羊戏草原”的画意。这里城市风景鲜明独特,拥有2家国家5A级景区、28家4A级景区。这里天蓝地绿水清、生态宜人宜居,森林覆盖率达27.3%,植被覆盖度稳定在70%以上,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和避暑胜地。这里文化底蕴深厚,素有“歌的海洋、舞的故乡”的美誉,漫瀚调、古如歌、鄂尔多斯短调民歌和鄂尔多斯婚礼等被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鄂尔多斯舞、筷子舞闻名遐迩。

这些都是微短剧创作的“天然素材库”。鄂尔多斯的文化精髓和网络微短剧巧妙融合,不仅为暖城的宣传提供了崭新的机遇,更能助力优秀传统文化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聚焦暖城暖业,以“微短剧+政务”,拓宽新主体。鄂尔多斯首捧“长安杯”,着力打造“暖城·五心”营商环境品牌,大力落实“科技新政30条”2.0版、“人才新政2.0版”,政务服务环境优上加优。政务新媒体也可以借助微短剧,以接地气的方式快速传播社会热点、解读政策、普及科学知识,有效地提升影响力。

聚焦暖城“智”慧,以“微短剧+AI”,借力新技术。AI技术在微短剧中的应用,是一次以新质生产力提升传播力的尝试。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布的微短剧《中国神话》,美术、分镜、配音、配乐等均由AI完成,以新技术不断丰富人类对神话故事的想象。暖城也可以以此为例,借力发力发展微短剧。

(三)

提起微短剧,很多人会被一些千篇一律、单调乏味的“爽”感短剧“霸屏”,这说明“爽剧”受捧,良莠不齐的现象亟待治理。

剧不在长,有“精”则灵。主管部门应加强监管和引导,让微短剧在时长上“瘦身”,在内容创新上“加码”,引导创作主体在创作中巧妙地融入鄂尔多斯传统文化、民俗文化等元素,使其既有文化厚度,又有审美高度,成为讲好暖城故事的有效载体。

见微知著,“剧”有品质。一部好剧,要让观众在看完剧后有前往打卡的欲望,还需念好“内容经”。既要深入挖掘各地文旅资源的特殊性与文化底色,制造鄂尔多斯取景地的“稀缺性”,还要保证“内核饱满”“立意高远”,引起观众的精神共鸣,如此才能讲好鄂尔多斯文旅故事、弘扬暖城的特色文化,实现吸引更多游客、加速释放消费潜力、促进多元消费业态高质量发展,让“微短剧+文旅”真正实现“1+1>2”的效果。

(四)

每一位创作者都是鄂尔多斯文化的传播者和建设者。在本次活动中,鄂尔多斯诚挚邀请全球创作者加入光影盛宴,用镜头捕捉鄂尔多斯的美,用故事传递鄂尔多斯的暖。

用一座“温暖世界的城”赋能一部剧,在一部剧里读懂暖城鄂尔多斯。二者在精神上彼此契合、相互成就,作品才能气韵生动,这样的“诗和远方”才让观众心生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