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谈|看鄂尔多斯的“一小时”担当

来源:鄂尔多斯日报 编辑:李美莹 发布时间:2024年03月25日 10:26:53
|

(一)

在鄂尔多斯,“一小时”可以做很多事。

这一小时,我们可以坐着观光车,游览春日的美景;这一小时,我们可以从青春山公园漫步到乌兰木伦湖区广场,坐在河边仰望星空;这一小时,我们可以走进图书馆,静静地阅读一本书籍……

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把自己的“一小时”聚在一起去做同一件事,那必定会有不同的意义。

3月23日晚8:30,“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在鄂尔多斯举行。

当前,鄂尔多斯正加速成为世界级新能源产业、绿色制造业集聚地和“双碳”、能源领域重要的技术创新策源地。

作为今年“地球一小时”中国主场活动城市,这是我们全体市民的荣誉,也是鄂尔多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

无论是否有光,星星都在闪耀。熄灭的是灯火,助力的是绿色低碳发展,从一盏灯光一个小时开始,一起看看鄂尔多斯如何逐“绿”前行。

(二)

“一小时”见证鄂尔多斯从“炭” 路到“碳”路的发展新路径。

积极推动煤炭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头部引领、集群支撑、链式互补的产业体系,推动煤基特种燃料战略布局、煤基化工产业链条不断向下游延伸,传统能源产业结构持续升“值”加“新”、由“黑”变“绿”;

全面推进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加快构建集能源生产、装备制造、应用示范于一体的全链条产业集群;

成立让数据“开口”,让排放的“碳”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的全区首家国家碳计量中心分支机构,推动全市、全区乃至全国在碳中和与碳达峰中亮出计量“标尺”;

……

“双碳”目标背景下,鄂尔多斯持续做好绿色转型这道“必答题”,多能互补、多业并进、多点支撑、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新格局正奔涌出强大绿能。

不仅如此,将“煤资源”最大程度转化为“碳资源”,鄂尔多斯也频频出圈。

一块块黑色的煤在科技的“催化”下,可以成为高档箱包服饰、航天航空等高技术器材的优质材料;煤矸石、粉煤灰等固体废料可以“变身”为墙体保温材料、化工研磨球等科技产品……一“煤”多“变”的“硬核”力量,将鄂尔多斯产业转型升级的进度条拉满,而正是一次次的“自我革命”,彰显出鄂尔多斯向“新”而行、向“绿”发展的实力担当。

(三)

“一小时”中的鄂尔多斯,追光、乘风、逐绿,目标直击“风光蓝海”。

在全区首个万吨级新能源制氢项目——准格尔旗纳日松光伏制氢产业示范项目里,第一方“绿氢”成功制取;

在库布其沙漠腹地,成千上万块光伏板排列整齐,“板上发电、板下种植”的立体绿色发展模式正悄然形成,实现了新能源与生态的融合发展;

在零碳产业园的鄂尔多斯隆基46GW硅棒和切片项目生产现场,单晶硅片产品的“下线热”引来不少参观者,而在不远处的远景动力鄂尔多斯零碳智能电池工厂,一块块方壳磷酸铁锂电池正源源不断产出;

……

“氢”装上阵,逐“光”而行,驭“风”而上,“零”碳托举,鄂尔多斯的新兴产业正茁壮成长,新能源产业集群正加速崛起。

从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等一批里程碑式的大项目接连落地,到全区首家碳中和研究院拔地而起;从建成西北地区最大的人才科创中心,全力攻关绿色转型、新能源、节能降碳等核心技术,到构建起政府部门、企业、群众多维合一的“减碳联合体”,鄂尔多斯交出了一份“资源之城”低碳发展的绿色答卷。

将减排降碳与生态发展相结合,鄂尔多斯始终坚持创新融合,因地制宜。

推动绿色矿山建设,深入实施矿山复绿行动,通过在矿区建立现代化生态农业园区,带动周边农牧民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绿富同收”;依靠沙漠资源,采用“林光互补”建设模式,推动沙漠生态治理、现代能源经济、沙漠风情旅游等多产业融合发展……“绿色”不仅成为鄂尔多斯高质量发展的十足成色,更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幸福底色。

(四)

通过这“一小时”,我们看到鄂尔多斯推动传统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绿色能源,做大做强国家重要能源基地的决心与担当。

站在实现“双碳”目标的“风口”上,追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任重道远,这是属于我们的“时”与“势”,构成了鄂尔多斯的发展背景板和历史新坐标。

历史总是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作为自治区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和顶梁柱,鄂尔多斯要继续做好“碳文章”,打好“碳算盘”,在“闯新路、进前列”中重塑鄂尔多斯新形象,加快建成中西部地区资源城市“低碳、零碳、脱碳”发展的样板和创新发展示范基地,书写更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暖城故事”。(陈凌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