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内蒙古自治区部署推进包括北疆文化提升行动在内的六项行动,将文化建设与区域发展深度融合。7月10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召开《全区教育系统推进北疆文化建设提升行动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自治区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方案》明确提出,将北疆文化深度融入国民教育各环节,并以教育为纽带激活文化传承创新的内生动力。
《方案》立足教育系统特色优势,从学科建设、课程资源、文化传承、人才培养、协同育人等多维度构建行动体系。在学科支撑方面,内蒙古教育厅聚焦马克思主义理论、民族学、中国语言文学、考古学等领域,着力构建适应北疆文化发展需求的学科专业体系,同步立项建设“北疆文化学科群”,为文化研究与品牌打造筑牢学术根基。
依托高校人才与平台优势,内蒙古正加速建设北疆文化新型智库。通过支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等重点平台,开展委托课题研究、举办高层次学术研讨会等,为“北疆文化”品牌建设提供理论支撑。课程建设层面,各地各校将系统挖掘课程中的北疆文化育人元素,探索开设《课说北疆》系列选修课并打造“金课”,同时鼓励编创体现北疆文化的示范德育课、音乐思政课、故事集及案例集,推进特色优质教材建设。
在文化传承实践中,校园成为重要载体。《方案》提出提炼富有北疆文化内涵的校训、校歌、校标,挖掘校史中的文化故事,通过体验式、互动式活动增强师生文化感知。“识见北疆”“课说北疆”“思响北疆”等育人品牌将与“书香校园”“寻礼校园”等多元文化格局结合,推动“一校一品”校园文化建设落地生根。
此外,教育系统还将发挥人才培养优势,支持艺术院校创新育人模式,培育兼具中华文化底蕴与北疆特色的文艺精品;通过大学生网络文化节、研学实践圈、“识见北疆青年团”社会实践等载体,构建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线上线下贯通的协同育人体系,让北疆文化在国民教育中焕发持久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