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通辽:绘就民族团结“同心圆”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 编辑:许燕梅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01日 08:41:26
|

祖国北疆的西辽河畔,各族人民的情谊闪耀着动人光辉;草原大地,象征团结的石榴花如骄阳般盛放。

作为西辽河文明核心区域的内蒙古通辽市,聚居着汉族、蒙古族、满族、回族等43个民族,总人口287.3万,是典型的多民族聚居地区。蜿蜒流淌的西辽河,养育了众多民族的儿女,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自古以来就有着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优良传统。当下,通辽市全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形成了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通辽实践。

麦拉苏是甘旗卡第一派出所“小麦调解室”的负责人之一,也是“小麦调解室”命名的来源。作为辖区内群众一致好评的调解室,是当地民警在多年的工作经验下摸索出的新模式。派出所辖区范围内,甘旗卡民族社区人数众多、各民族杂居。

“群众之间难免会有小的摩擦和误会。”麦拉苏坦言,如何更好地调解群众中的矛盾?“不仅邀请了有威望的退休的法官、民警和在职律师成立党支部共同开展联调工作。调解过程中,如果遇到了‘难啃的’骨头,还要协调综治、司法、街道、社区等部门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治安积极分子等各种社会力量共同化解矛盾纠纷。”麦拉苏说。

2020年12月,科左后旗公安局甘旗卡第一派出所结合甘旗卡镇实际、科学测算服务群众交通半径,在民族社区设立了唯一一个带有户籍业务的社区警务室,三年来,累计为群众办理户籍业务5000余次。2023年4月,根据群众实际需要,在该警务室打造了以片警麦拉苏命名的“小麦调解室”。

日前,甘旗卡第一派出所“小麦调解室”的民警帮助群众成功地识破了一起诈骗案。甘旗卡镇民族社区的包先生发现年过八旬的父亲经常在家里接打陌生电话后翻找银行卡,并且时常收到大量保健品的快递。“在包先生的求助下,小麦调解室的民警来到其家中,并与老人唠起了家常,过程中不动声色地通过保健品生产日期、生产厂家等信息,引导老人自己识破了骗局,可谓机智又不露痕迹。”麦拉苏说。

乌仁格格是通辽市蒙古族学校一名初一的学生,原先一直接受少数民族语言授课的她,在2022年转为接收汉语授课。原本家长担心她会因语言的突然转换而不适应或跟不上节奏,没想到她却开心地说:“自从开始汉语授课后,真的学到了特别多丰富有趣的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还有很多优美的古诗词,我非常喜欢曹操的《观沧海》!”

“使用国家通用语言进行授课、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不仅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语言、学习和思维能力,还为他们提供了更加丰富的知识资源,为他们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无疑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引导学生深入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也会增强他们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通辽市蒙古族学校教师刘胡斯乐说。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高平、王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