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鄂托克前旗草原,已褪去盛夏的浓绿,染上一层淡淡的金黄。苍穹之下,一条蜿蜒的土路如褐色绸带般向天际延伸。耳畔唯有风掠过草尖的沙沙声,静谧而辽阔。直到一阵规律的电机嗡鸣声由远及近,打破了草原的宁静——循着声音,来到了昂素镇巴彦乌素嘎查,见证机械化养殖为牧民生活带来的深刻改变。
蓝顶棚圈在无垠的绿色中格外醒目,牧民阿如汗夫妻俩正站在崭新的电动撒料车前,看着玉米均匀地喷洒进料槽。脸上满是笑意。“原价一万六千元的撒料车,政府补贴后我只花了八千元!”阿如汗握着车钥匙,难掩心中的喜悦,“以前这个时候喂料,我至少要忙活两三个小时,起早贪黑是常事。现在好了,按个按钮,十来分钟就完事儿,省心又省力!”他抹了把额头的汗,语气里满是对新设备的认可。
这一显著变化,源于鄂托克前旗积极推动和实施的肉羊产业园项目。该项目不仅为当地养殖户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农机具补贴政策,极大地减轻了他们的经济负担,同时还投入大量资源,精心设计和打造了符合现代化养殖标准的高质量育肥棚圈,进一步提升了肉羊养殖环境。
“这个肉羊产业园项目建设给我们提供了方便,以前我们都是在外面拿麻袋和桶喂的,有了这个棚圈和撒料车,不仅夏天防晒、冬天防雪,还大大节省了我们的时间、精力,真的是方便了好多。”巴彦乌素嘎查牧民哈斯其其格,提起项目带来的便利,连连为昂素镇政府点赞。
电动撒料车发放是市级肉羊产业园项目建设内容之一,此次补贴覆盖范围广泛,包括镇区直接从事农牧业生产的个人、合作社及养殖企业等共100户经营主体;补贴机制采用“自主购机、先购后补、直补到户”的方式,确保政策红利精准落到每一位牧民手中。该项目是鄂托克前旗落实“十四五”规划农牧业农村牧区现代化规划的具体实践,旨在通过提升农牧业设施、农机装备水平破解牧区养殖难题。
“今年通过市级肉羊产业园项目建设标准化育肥棚圈115栋,对100户农牧户购买撒料车进行补贴,引导农牧民改变传统放牧方式,转向更加生态、高效的舍饲养殖,切实解决草原过牧问题,带动整个‘草—料—肉’全产业链的发展。”昂素镇副镇长谢建宾说。
据了解,肉羊产业园项目以昂素镇、敖勒召其镇为中心,覆盖鄂托克前旗全域,共涉及资金2070万元。除了标准化育肥棚圈建设和农机具补贴,项目还通过政策激励、示范带动等方式,集中打造肉羊标准化养殖、饲草料加工、种畜繁育、利益联结、冷链物流“五位一体”的农牧业综合保障产业,进一步提升鄂托克前旗肉羊产业养殖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数字化水平,助力牧区生态畜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筑牢产业基础。
(席成波 康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