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7点,准格尔旗迎泽街道曙光社区居民张芳骑着电动车送孩子上学,新车棚里充电桩、监控设备一应俱全。这个投资8万元的民生项目,是准格尔旗推行"共建实践金"机制的生动缩影。
2024年,曙光社区面对电动车停放难题,积极行动,利用废弃采光房等空间,与共建单位合作,成功建成2个标准化车棚。居民张芳感慨地说:“以前旧车棚无法使用,雨雪天电动车总被淋湿。现在有了新车棚,生活方便多了。”这一变化,不仅解决了居民的实际困难,也提升了社区的整体环境。
同样受益的还有湖东社区的居民。75岁的王黑眼老人轻刷智能卡,推开单元楼崭新的防盗门,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她告诉记者:“以前单元门关不严实,风裹着沙土往楼道里灌,现在免费给换了防盗门,我可高兴了。”这项花费12万元的民生工程,得益于社区共建单位内蒙古准格尔国投集团投入的12万元“共建实践金”,让26个单元的306户居民告别了使用近20年的老旧门禁。
“共建实践金”模式不仅解决了基础设施升级的问题,更推动了社区治理模式的转变。湖东社区党支部书记付晓庆说:“共建实践金让民生工程从‘政府独奏’变成‘社会合唱’。在完成基础设施升级后,社区计划将资金投向红色物业建设,打造共享屋等便民服务阵地,确保最暖心的服务能够送到居民家门口。”
在蓝天街道白云社区,这种转变已初见成效。睦邻“帮帮车”穿梭在街巷之间,既是移动宣传站,又是帮办代办的“流动服务站”。独居老人王秀莲曾身体不适,一时找不出原因,便联系了社区工作人员。社区第一时间开着睦邻“帮帮车”将她接去就诊,让她深切感受到了社区服务零距离。
“共建实践金”是准格尔旗于2021年发起创设的社区共建共治发展模式。该模式通过构建“五捐”资金池(定向捐、爱心捐、公益捐、带头捐、互助捐),精准投向急难救助、设施升级等民生领域,实现了三大转变:资金筹措从“财政输血”转向“社会造血”、项目决策从“自上而下”变为“自下而上”、实施过程从“政府包办”升级为“多元共治”。
据统计,2024年“共建实践金”已撬动社会资金超千万元,落地47个项目,涵盖基础设施升级、就业服务、文化惠民等多个领域。这些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