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字经济和新业态的蓬勃发展,户外劳动者群体日益庞大,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不断涌现,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等群体在城市乡村奔忙穿梭……
暖心服务添温度,细微之处见真情。近年来,伊金霍洛旗全面推进工会驿站建设,探索创新运营模式,深入实施“工会驿站+”,切实解决户外劳动者歇脚难、喝水难、吃饭难等问题,真正把驿站打造成服务群众的“暖心站”。
在伊金霍洛旗,56个“工会驿站”是一道亮丽的城市风景线。这里,是伊金霍洛旗2万多名户外劳动者避风遮雨的去处,也是他们劳动之余休憩的港湾。
走进伊金霍洛旗太阳城商场旁的工会驿站,手机充电器、急救药品、针线包、打气筒等实用物件一应俱全。“‘工会驿站’24小时‘不打烊’,创新推行‘智能化+自助式’模式,系统后台实时统计劳动者对各类物品的使用率,做到按需提供服务。”伊金霍洛旗总工会工作人员王冬梅说。
记者走进伊金霍洛旗“农牧民工之家”看到,宽敞的大院整洁有序,院内宿舍、厨房、活动室等依次排列。“农牧民工之家”设置求职登记室、技能培训室、图书阅览室、餐饮住宿区、休闲娱乐区等,向农牧民工提供“一站式”服务,为他们节省了不少开支。
从甘肃省来到伊金霍洛旗打工的范蛇才是“农牧民工之家”的常客。“这里每晚住宿只需5元,还有免费的厨房和热水,工作人员热情服务,我们这些出门在外的打工者就需要这种实惠便捷的服务。”范蛇才告诉记者。
2021年8月,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的“农牧民工之家”建成。农牧民工告别了风餐露宿,搬进了“新家”,劳碌一天后可以洗个热水澡,读上一本书,免费使用无线网络……同时,农牧民工在这里可以享受3元早餐、8元午餐、6元晚餐的低价三餐,参加技能培训等活动,进一步提升职业技能水平。
“我们依托环卫中心、社区、商圈等单位场所,提升改造‘工会驿站’47个,其中24小时驿站15个,打造城区‘15分钟’服务圈,实现户外站点区域全覆盖。同时,我们全面开展服务站点信息采集和数据上图等工作,在‘职工之家’APP就能找到附近的工会驿站。”伊金霍洛旗总工会党组副书记曹俊伟说。
一个个小切口,汇聚成服务群众的“大能量”;一件件暖心事,织就了民生幸福的“保障网”。近年来,伊金霍洛旗扎实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会员入会工作,成立涵盖3419家企业、22个行业联合工会的小微企业工会联合会,吸纳新就业形态会员及小微企业会员6200人,夯实工会组织基层基础,带动基层工会真正“转起来、活起来”。
户外劳动者常年奔波在外,由于饮食没有规律,工作时间长、负荷大,身体健康令人担忧。
如何保障他们的身体健康?近年来,伊金霍洛旗全面推动“工会驿站”提档升级,创新打造“医+”驿站,深入开展户外劳动者健康检查,提供触手可及的健康服务。
服务一群人,温暖一座城。近年来,伊金霍洛旗积极探索创新“工会驿站”的服务形式与内容,加快推进工会阵地建设,全面推行“工会驿站+”模式,充分释放驿站效应,持续提升驿站服务精准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
“下一步,我们将全面推进驿站扩面提质,向劳动者密集区延伸,打造智能驿站,推行‘15项+’服务,深化‘驿站+引领’‘驿站+维权’‘驿站+培训’等模式,多部门联动共建共享,筑起暖心服务的温馨港湾,真正把‘工会驿站’打造成‘工’字号新地标。”伊金霍洛旗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奇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