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今年以来,伊金霍洛旗持续开展“消费帮扶”活动,全旗145名驻村干部充分利用包联单位的资源优势,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拓宽农畜牧产品销售渠道,助力农牧民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一大早,伊金霍洛旗红庆河镇乌兰敖包村的村民们正忙着将自家生产的牛肉打包、装车。村民王永胜告诉记者,今年牛肉收购市场低迷,原本每斤22块钱的牛肉在农村几乎无人问津。然而,在驻村第一书记苏林飞的帮助下,他成功销售了950斤牛肉。。
伊金霍洛旗红庆河镇乌兰敖包村村民王永胜告诉记者:“我养的牛也比较多,总共30几头,今年处理了两个牛,每斤是25块钱,对我的收入来说也增加了。”
乌兰敖包村以传统种养殖业为主,因牛肉市场价格波动,部分村民的农畜产品出现了销售难的问题。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驻村工作队积极与包联单位和包联企业对接,为农户开辟新的销售渠道。目前,村里六成的牛羊都找到了买家。
伊金霍洛旗红庆河镇乌兰敖包村第一书记苏林飞说:“本次我们驻村工作队联系包联单位,为6户村民出售9头牛,共计4200多斤,11万余元,帮助老百姓解决卖难得问题,到目前为止,我们驻村工作队累计为农民达成这个销售24万余元。”
随着“消费帮扶”活动的深入,伊金霍洛旗的农产品销售也迎来新高潮。这两天,在苏布尔嘎镇蒙汇农牧业合作社,自动化杂粮加工设备正在高效运转,经过多道工序处理,产出一袋袋细腻干净的荞面。这批荞面共5万斤,将销往伊金霍洛旗的企业和单位。
伊金霍洛旗苏布尔嘎镇敖尔给乎村第一书记赵子龙表示:“下一步,我们将通过‘百企帮百村’活动以及企业、包联单位的洽谈,把这些荞麦推向市场。”
近年来,苏布尔嘎镇坚持“小杂粮种植+农产品加工+文旅融合”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思路,成立蒙汇农牧业专业合作社,通过流转土地、整合撂荒弃耕农耕地,建成万亩有机旱作杂粮种植基地,实现了规模化、集约化种植。同时,通过建设小杂粮加工厂,加工荞麦面、生产荞麦副产品和辅料,不断延伸产业链条,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牧民增收。
“通过土地整合,我们每亩给农牧民60块钱的收益,鼓励他们种植,避免土地荒废。如果他们销售困难,可以卖给我们合作社,我们会高于市场价一毛到两毛收购,让农牧民放心去种,销售难的问题我们也能给他们解决。” 伊金霍洛旗苏布尔嘎镇敖尔给乎村第一书记 赵子龙介绍说。
伊金霍洛旗苏布尔嘎镇毛乌聂盖村脱贫户郭丑则说:“像每年我们余下来的荞麦,都给村集体买进去了,人家价格就是比市场高一点。每年还给我们有300元到500元不等帮扶资金。”
今年以来,伊金霍洛旗深入开展“消费帮扶”活动,全旗145名驻村干部整合各类资源,重点推广牛羊肉,并同步带动本地鸡、猪肉、南瓜、荞麦等优质农畜产品的销售。他们通过集中采购、分散销售、个人购买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地为农牧民提供优质服务。同时,还积极搭建电商平台,参加农特产品展销会等活动,进一步拓宽了农畜产品的销售渠道。截至目前,已累计帮助全旗脱贫户、低保户、残疾人家庭及一般农户等销售农畜产品超过3000万元,直接惠及9000多户农牧民。
伊金霍洛旗包联驻村工作协调服务中心主任 杨晓军表示:“我们通过打造“网红第一书记”+线下销售能手等方式,通过建立企地合作,发动全旗驻村力量,帮助全旗农牧民销售农畜产品,实现增收致富。切实帮助农牧民解决了销售难的问题,实实在在提高了他们的经济收入,让农牧民的生活幸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