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剪”精彩人生

作者:孙永芳 来源:鄂尔多斯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塔拉 发布时间:2024年07月02日 09:48:37
|

赵海霞,出生于1972年,原是伊金霍洛旗纳林陶亥镇布尔洞塔村村民。2013年,纳林陶亥镇部分地区的农民因矿区征地,赵海霞一家搬迁到阿勒腾席热镇新北社区。

刚来到城里生活的赵海霞有些束手无措,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现状,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非常大的压力。为了改善眼前的生活困境,赵海霞凭借擅长裁缝制衣的技能,照料家庭之余奔波于各个制衣小店、零散车间,勉强能维持一家人的日常开支。

新北社区像赵海霞这样的转移农牧民妇女有很多。为了解决居民就业难的问题,阿勒腾席热镇通过各类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宣传引导、政策支持,引导有就业意向的辖区妇女到创业就业中来,展现自我价值。

2018年7月,赵海霞听到阿勒腾席热镇举办手缝工技能职业培训,便第一时间报名参加首期班。她学的便是羊绒衫手缝工艺,虽然自己有点裁缝的底子,但是羊绒衫手缝工艺与衣服缝纫手法不一样,有着严格的操作流程。通过不懈努力,赵海霞熟练地掌握了这项技术。

学会这门技艺后,她开始捉摸着要在社区开个手缝工作室。她的这一想法,得到了新北社区的认可,也得到了羊绒生产企业的支持。2018年秋天,“海霞工作室”正式成立。

工作室成立没多久,赵海霞便接到了第一个订单。“当时,这批订单我们做了5天,厂家收到货表示很满意。得到厂家的认可,我们非常激动。”赵海霞说。

第一批订单的成功让赵海霞对未来充满了信心,紧接着又与内蒙古鄂尔多斯资源股份有限公司针织一厂、二厂等三家公司签约订单,“海霞工作室”有了稳定的订单货源。

“只要你想来这里,只要你认真负责,手缝的大门永远向你敞开”。赵海霞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工作室也从当初只有2、3人的小团体,发展壮大到目前的22人。同时,赵海霞还组织协调伊金霍洛旗其他4个社区60余人开展职业手缝工作。她们缝制的羊绒制品远销海外,去年仅工作室收入30余万,带动妇女每月增收3000元—4000元。

让手缝技艺与非遗传承珠联璧合。去年5月,赵海霞又引进了非遗产品“玲珑枕”,“玲珑枕”又叫“耳枕”,是能让耳朵、颈椎舒适的枕头,产自阿勒腾席热镇,是旗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赵海霞说:“引进了非遗项目‘玲珑枕’的制作后,实现了转移农牧民妇女一年四季都有活干、有钱挣的目标。目前,已有180多名妇女参加手缝工技能培训,并有70多名成功实现灵活就业。”

依托社区开展的创业就业培训平台,短短几年间,赵海霞从一名“家庭主妇”摇身成为妇女创业就业“领头人”。赵海霞说:“凭自己所学的技术,帮助身边的姐妹创业就业,我很有成就感,我会坚持做下去,帮助更多姐妹‘裁剪’出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