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寒意渐浓。走进达拉特旗吉格斯太镇蛇肯点素村面业公司生产车间内,伴随着一排排磨粉机的轰鸣声,一粒粒小麦在这里磨成雪白的面粉,再经过配粉制成馒头、包子、面条、水饺等各种专用粉,实现“小麦变面粉”的就地转化增值。在几十米外的另一个生产车间内,这些面粉又被智能化挂面加工生产线转化为菠菜挂面、南瓜挂面、苜蓿挂面、鸡蛋挂面等挂面,完成“面粉变产品”的转型升级,销往各地。
蛇肯点素村位于黄河“几字弯”最顶端,地处“黄金种植带”,是内蒙古中西部重要的优质小麦种植地。全村有耕地面积2.88万亩,其中水浇地2.2万亩,小麦种植面积1万多亩。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蛇肯点素村作为达拉特旗的产粮大村,以小麦为主的粮食生产在全市农业农村经济构成中占有较大比重,小麦产量占全市小麦总产量的20%,是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嘎查村、全区“一村一品”示范村。
2022年,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蛇肯点素村积极探索“统种共富”模式,推进土地合作经营,实现8000亩土地合作经营,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金使用率,实现种植科技化、机械化、统一化水平,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今年,蛇肯点素村在合作整合的8000亩土地中5000亩小麦套种麻子或葵花,小麦亩产从去年的700斤提高到850斤;小麦套种亩均纯收入从去年的2500元提高到3500元。
“今年村里小麦的种植面积占到全村耕地面积的70%以上,一些村民以土地入股合作社的形式参与小麦种植,形成‘耕、种、收、售’一体化发展模式,提高了小麦种植的科学性,促进了村民增收致富。”蛇肯点素村党支部书记庄晓宇说。
小麦作为粮食直接出售价格是每斤1.6元,小麦磨成面粉出售价格是每斤3.5元,小麦加工成挂面食品出售价格达到每斤8元。为此,蛇肯点素村围绕小麦精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村集体的面粉厂盖起以后,加工麦子可比原来方便多了,再也不用卖原粮了。”蛇肯点素村刘家壕社村民王宝良说,“今年我家种植了20亩小麦套种麻子,没有卖原粮,在村里面粉加工厂全部加工成面粉出售,收入和以前相比增加了一倍还多。”
以前的蛇肯点素村小麦种植户面临着这样的困境:当地小麦质优价廉,可由于小农经济“单打独斗”的局限性无法适应市场的变化,致使当地小麦长期面临“好种不好卖、增产不增收”的窘境。想卖面粉就得自己在家里加工,既费人力又费时间,不仅如此,因为没有品牌和商标,家庭小作坊式生产的面粉销售也是比较困难。
为有效摆脱困境,2018年,蛇肯点素村利用70万元产业扶贫资金成立蛇肯点素面业公司,建了一处500平方米的面粉加工厂,作为村集体经济重要来源;2020年,对面粉厂进行提升改造,面粉厂主体由500平方米扩建到1000平方米,将原有的6组面粉加工机组更新升级为16组,原粮转化率、生产速率都得到进一步提升,整体生产厂区达到1800平方米,日加工小麦由12吨增至20吨,日生产挂面1吨,不仅能够完全满足全村小麦加工需求,还可满足周边地区的小麦加工需求。
“我们将继续深耕小麦精加工,延伸小麦产业链,做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大文章,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乡村全面振兴作出新贡献。”庄晓宇说,“在补齐小麦种植、加工链条之余,将向食品精深加工领域挺进,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小麦全产业链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