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达拉特旗锡尼街道“废旧家电换绿植”活动现场,拿着废旧手机、废旧电脑、废旧家电的居民排起长队,都在等着将家中的闲置物品“变废为宝”。
“以前不舍得扔的东西,现在也舍得‘断舍离’了,不仅可以省出空间,还能换回日用品,更能保护环境,可谓是‘一举三得’。”一位居民高兴地说。
今年以来,锡尼街道持续深化“双报到双服务双融入”工作机制,推动社区废旧家电规范回收与资源循环利用,有效集结共驻共建单位和在职党员的力量,充分释放“1个社区+1批共驻共建单位+1批在职党员>3”的聚变效应。
“双报到”筑基,为绿色发展“聚合力”
随着家电保有量的增加,废旧家电成为不少家庭的“新烦恼”,也成了绿色发展的新话题。
为破解“居民参与难、企业回收难、政府监管难”的治理困局,锡尼街道充分发挥“双报到双服务双融入”的制度优势,联合社区共驻共建单位旗生态环境局和环保企业,激发居民参与回收热情。居民用废旧家电到社区累积“绿色积分”,废旧家电等变成了兑换生活用品、绿植、家政服务的“绿货币”,成功破解低值可回收物“收集难”问题,资源化利用率显著跃升。
“手机上这么一按,咱也是社区环保工作的一员啦。”锡尼街道腾达社区一位在职党员一边说,一边展示着手机上的“达拉特红”系统。在职党员利用“达拉特红”系统到社区报到,化身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将环保宣传融入日常走访,系统普及电子废弃物危害与规范处置知识,同步推广“环保回收驿站”积分兑换活动规则,以“先行者”姿态带动身边群众参与资源回收,让环保理念在邻里间生根发芽。
“双服务”赋能,让居民群众“真受益”
锡尼街道发动在职党员利用业余时间投身“在职党员‘1+1’助老行动”,累计为独居及行动不便老人搬运家电290余件,将党员志愿服务嵌入民生需求。同时,社区党组织设立“红色回收日”,在各小区设立临时回收点,开展集中兑换与科普活动,建立“网格化回收地图”,打造“15分钟回收服务圈”,推动资源回收从集中活动向常态化开展转变。
“正是‘双报到双服务双融入’制度的落地落实,我们充分发挥在职党员和共驻共建单位的力量,让绿色回收从倡议行为转化为制度性实践,推动社区环保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中实现效能跃升。”锡尼街道和平社区党支部书记袁赛男说。
“废旧小家电回收”活动举办以来,锡尼街道累计回收家电2800多件,居民参与率从初期35%提升至82%。
“双融入”提效,促绿色治理“实循环”
废旧家电“变废为宝”的前提,离不开健全畅通的回收体系。
“我们以党组织引领为翘板,推动共驻共建单位、在职党员协同发力,推动废旧家电闭环回收项目可持续发展。社区党组织积极联动辖区共驻共建单位,争取资源支持,实现共建单位资源与社区需求的精准对接;共驻共建单位生态环境局联系环保公司将废旧家电进行拆解、回收利用,将产生的收益捐赠给社区用于购买活动所需的兑换物品。”锡尼街道党工委负责人说,通过构建“党组织引领+多方联动+企业反哺”的绿色循环体系,将单次性的活动投入转化成可持续的治理生态,让绿色治理在基层落地生根。
下一步,锡尼街道将持续深化“双报到双服务双融入”工作机制,为社区绿色治理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能。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俊平 通讯员 张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