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旗:以工代赈巧治沙 绿了荒漠富了民

来源:鄂尔多斯日报 编辑:包雪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20日 08:39:38
|

近年来,达拉特旗将以工代赈工作模式融入治沙过程中,在实现治沙的同时让农牧民端上了“生态饭碗”,走上一条绿富同兴之路。

近日,在达拉特旗黑赖沟孔兑防风固沙项目施工现场,300多人的治沙团队零星分散在各个作业点,搬运原料、捆绑沙柳条、铺设网格沙障,工程进度有序推进。黑赖沟是“十大孔兑”之一,是达拉特旗“三北”工程中重要的治理区域,其中部分地段属于昭君镇的巴音色古楞嘎查。为解决项目组织实施难的问题,达拉特旗创新使用以工代赈的治沙模式,由巴音色古楞嘎查组织实施。为此,村集体成立了项目理事会,以集体土地经营权入股分红,并划定村民分红比例,村民个体也能全程参与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收入。

“这个以工代赈的项目真是好,现在明沙少了,生态环境一年比一年好,还有额外收入,我们的日子过得越来越舒心、越来越红火。”巴音色古楞嘎查村民王燕平笑着说。

去年,巴音色古楞嘎查实施了总投资753万元的生态治理工程,全村村民通过入股分红获得86.8万元的收入,村集体收入达到37.2万元,村民增加劳务性工资收入37.8万元。

“项目不仅有效增加了村民的收入、壮大了集体经济,还最大限度激发了村民参与生态建设的热情。”巴音色古愣嘎查村党支部副书记邱玉泽高兴地表示。

治沙不仅要“绿起来”,更要“活起来”。达拉特旗不断摸索治沙富民的共赢路径,探索建立“1+4”的建管模式,以土地使用权人为核心签订土地合作协议,林草局、苏木镇、嘎查村、劳务组织或合作社4方联动监管实施生态治理项目。2024年,全旗61个合作社实施了生态治理项目,治理面积达123.5万亩,实现村集体增收3705万元,吸纳劳动力2450人,发放劳动报酬近1470万元。现如今,全旗林草植被覆盖率由2000年的17%提升至58.4%,库布其沙漠治理率由2000年的61%提升至80%。

达拉特旗林草局高级工程师王双喜表示:“以工代赈的施工模式,彻底解决了项目落地难、后期管护难以及组织实施难的问题,让更多农牧民参与到生态建设中来,让群众由治沙的‘看客’变为治沙的‘主角’,真正实现了生态与经济、治沙与致富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