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作出重大部署,强调要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人民法庭是司法服务基层治理的最前沿。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枫桥式人民法庭”的创建便是基层司法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融入基层治理体系的一项重要举措。
3月7日,白泥井人民法庭在风水梁镇举办“花开十里恰如你”三八妇女节法律宣讲,通过以案释法的形式,为妇女群众上了一堂生动的法律权益保障课。讲座结束后,妇女群众纷纷表示:“你们的宣讲真接地气!我们听得懂也喜欢听,学习了不少能维护自己权益的法律知识,看得出来,你们有认真准备,是真的在为我们人民服务,谢谢你们!”
作为达拉特旗人民法院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的“排头兵”,白泥井人民法庭始终坚持站在群众的角度、企业的角度、社会的角度,以“建设人民满意的法庭”为宗旨,以“服务基层社会治理”为导向,做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
一、法官下沉基层,从田间炕头到百姓心头
2023年5月,白泥井人民法庭牵头将辖区四个乡镇共计49个行政村的29名包村法官送到基层,完成审执服务站和法官工作室的挂牌工作。以此更好熟悉辖区情况,及时发现诱发各类矛盾的深层原因,对各类苗头隐患实现精确预测、精准预警、精密预防,在社会治理中化被动为主动。
2023年春种时节,白泥井人民法庭在开展法官下沉工作中排查发现,吉格斯太镇某社村民在浇灌时因看护不到位,淹了临社170余亩土地,导致临社延误了播种时机,两社之间多次沟通均未解决问题。为努力实现矛盾纠纷“就地发现、就地调处、就地化解”,避免矛盾进一步激化,法庭干警联合人民调解员多次走进田间地头,从法、理、情的角度,以“拉家常”的方式,与两社村民耐心细致地沟通交流,提出新的种植方案后,进一步协商赔偿问题,最终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并当即履行、握手言和。
白泥井人民法庭在矛盾纠纷调处中坚持能动司法理念,主动加强与人民调解员的沟通与协作,尊重和支持其依法调处社会矛盾纠纷,积极做好司法确认等诉讼与非诉讼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的衔接工作。同时,有效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以示范性诉讼的方式,为其调处化解矛盾纠纷提供法治样本和导向指引。
二、智慧云端解纷,从电脑“指尖”到群众“心尖”
在互联网和手机等移动端快速发展的时代,智慧司法服务也是“枫桥式人民法庭”的显著特点和重点内容。白泥井人民法庭积极通过“云上法庭”开庭审理及调解各类案件,努力实现一网通调、一网解纷,让当事人足不出户也能“零距离”参与诉讼,切实提升群众司法获得感。
“太方便了,这样的调解方式我们很满意”这是白泥井人民法庭利用互联网技术远程调解后群众的心声。调解过程中,法官耐心指导双方当事人使用调解小程序,并及时安抚双方情绪,通过几轮调解,让相隔2400公里的双方当事人通过线上调解的方式成功化解纠纷,并在调解平台上对调解协议签字确认,案件成功审结。
白泥井人民法庭坚持以实际行动践行司法为民理念,积极利用科技手段,打破空间距离阻碍,让人民群众随时随地享受到“智慧司法服务”的“红利”;通过“一根网线、一台电脑、一块显示屏、一部手机”,让温暖的司法服务,从“指尖”传递到人民群众的“心尖”。
三、融入治理大局,从单兵作战到联合调解
白泥井人民法庭在打造“枫桥式人民法庭”的道路上,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主动将自身工作融入地方党委、政府领导下的诉源治理工作中,成为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环节,法庭工作也受到地方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白泥井人民法庭规范基层治理参与途径,在诉讼机制外,对没有形成纠纷,但具有潜在风险的社会问题,及时向乡镇苏木有关单位提出风险预判。2023年王爱召镇完成了自治区迄今最大的黄河滩区迁建项目,在滩区迁建前,白泥井人民法庭积极参与镇政府组织召开的分析研判会,为确保滩区迁建合法合理有序推进提出法律风险防控预案。
对已经发生矛盾纠纷的社会问题,白泥井人民法庭会适时依法提出可能适用的法律依据以及相应裁判尺度,对审判中发现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通过司法建议、白皮书等方式,及时向党委、政府反馈。2023年白泥井人民法庭针对辖区矛盾尖锐的土地纠纷问题,向王爱召政府提出司法建议,并通过梳理辖区近三年土地类案件,初步形成土地案件白皮书,总结出引发该类案件的共性问题,并针对此类问题较集中的村社集体开展法律宣传,最大程度避免类案群发。
积极参与“联合调解”,在“四所一庭”的基础上,主动配合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以“多部门调度、全领域覆盖、源头性化解”为工作思路,整合社会治理资源,构建“五所一庭一队”大联调、大联动源头化解矛盾纠纷路径,即建立健全与派出所、司法所、基层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市场监督管理所、综合执法大队等部门常态化协作机制,对不同阶段和性质的矛盾纠纷分工协作,以此推动健全完善符合辖区经济社会发展、地域文化特点的矛盾纠纷预防机制。
2023年7月,白泥井人民法庭联合王爱召镇政府、司法所、派出所及农牧局联合调处一起信访案件。双方因飞机播洒农药导致500亩糖菜受损产生纠纷,进而引发信访矛盾。考虑到该纠纷如走诉讼程序,必将进行鉴定,且审理时间较长,还会耽误农时,扩大当事人损失。为减少老百姓诉累,降低诉讼成本,也便于矛盾的根本性解决。在法庭与多个部门的联合调处下,该案在诉前得到解决,双方当即履行16万元,一起信访案件得以圆满化解。
2023年,白泥井人民法庭在风水梁镇成立“连心法庭”,这是其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提效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一个重要举措。法庭选派法官和法官助理常态化带案下乡、带案下访,深入辖区内农村社区开展矛盾纠纷化解和预防工作。与此同时,与白泥井综治中心联合开展“法官进综治中心”工作模式。推行“一中心、三法官、一(巡回)法庭、一联络员”模式,以镇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抓手,整合基层政法资源,搭建民意表达、民诉化解的“直通车”。
四、精准普法宣传,从内化于心到外化于行
为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推进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的长期基础性工作,白泥井人民法庭深入实施普法规划,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多次深入辖区各个乡镇学校、村社等进行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在城乡基层培育法律“明白人”,让法律润物细无声,渗透进群众生活中,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氛围。
2024年3月6日,白泥井人民法庭联合白泥井综合执法大队,针对涉及滥砍滥伐、非法占用农用地及违法建设频发的村社开展了“保护碧水蓝天,共建绿色家园”的普法宣讲活动。法庭坚持将生态环境治理和自然资源保护作为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通过法律宣讲的方式,积极参与到政府依法保护农牧区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优秀传统乡土文化保护和乡村文化产业发展工作中。
大道之行,始于足下。下一步,白泥井人民法庭将继续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做深做实新时代“枫桥经验”,以能动司法促推诉源治理的工作部署,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推动源头预防,就地实质化解纠纷,书写基层治理的鲜活故事,扛起“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使命担当,着力打造“麦田里的人民法庭”诉源治理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