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市通过强化政策支撑、提升便利化服务水平、简化通关流程等举措,持续优化外贸营商环境,有效激发企业活力,外贸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市场多元化布局取得积极进展,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对外贸易额56.9亿元,同比增长5.6%。
政策赋能,推动外贸发展提质增效。制定出台《鄂尔多斯市促进外贸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明确支持外贸主体发展、国际市场开拓、服务贸易提升、跨境电商孵化、外贸运力强化、综合服务水平提高、金融产品创新、国际认证提质等12项具体措施,着力激发市场活力、持续扩大市场规模。印发实施《鄂尔多斯市全面提升外贸水平工作方案》,持续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国际化进程,重点打造装备、新能源、精细化工、羊绒制品等产业集群,强化外贸产业发展势能,累计扶持相关外贸龙头企业13家、培育中小企业55家,拉动进出口额28.5亿元,占全市进出口额的50%。
多措并举,开放平台能级持续提升。依托鄂尔多斯综合保税区,积极引进精深加工贸易项目,推动精深加工贸易额增长0.94亿元。深入拓展保税物流业务,充分发挥零碳物流和保税仓储场所监管效能,加快货物出口流转,实现保税物流贸易额6.7亿元。持续优化“入区即退”“入区即转”海关便利化监管措施,助力保税物流等企业完成出口退税6亿元,协助企业完成“区内直转”(非保税货物转为保税货物)10批次,有效实现数据“跑路”替代货物“跑腿”。加强区域联动协作,组织中欧班列完成跨省集货转运业务,实现出口货值1179万元,第二列货物已在综保区集结29柜,中欧班列本地货源集聚效应显著、发运成本有效降低。推动跨境电商“前店后仓+快配”模式运营,在铜锣湾、万达、太阳城等商圈布局跨境电商体验店,用活用好跨境电商“保税+新零售”模式,多维度拓宽外贸增长点。
优化结构,进出口实现量质齐升。出口动能持续强劲。汽车出口带动作用显著,实现出口额5.8亿元,同比增长2.7%;羊绒制品品牌化建设拓展国际市场,出口规模增至4.15亿元,同比增长42.1%;机械设备及零部件、家居日用品、化工中间品等产品出口前景广阔,拉动出口31.3亿元;“新三样”产品持续发挥市场支柱作用,提升出口规模6.05亿元,占自治区“新三样”出口的84.44%;螺旋藻及其他本土特色产品、电子产品、国际供应链产品出口需求稳步增长,出口额共计1.95亿元。进口需求保持稳健。能源资源及优质消费品进口态势平稳,实现进口额7.64亿元,其中电子加工贸易进口额达4.46亿元,同比增长24.8%。新业态蓬勃发展。二手车销往蒙古、俄罗斯等10个国家,出口额1.7亿元,出口量1960辆,其中,重点龙头企业上半年出口量1824辆,出口量位列自治区首位;跨境电商出口规模7.3亿元,贸易额较去年同期增长57倍。
下一步,我市将在绿色贸易标准对接、进出口环节便利化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力,持续优化外贸领域营商环境,着力构筑成本更低、效率更高、功能更强的对外开放平台,为全区外贸高质量发展贡献鄂尔多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