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上午,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委员通道”再次开启,三位来自不同领域的市政协委员走上通道,围绕自身履职经历,谈基层工作、话文旅发展、论消费升级。
谈基层:
提升基层干部幸福指数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是对基层工作的形象比喻,也道出了基层工作的压力和繁重。2024年,我市通过实施减考核、减报表、减督查检查等一系列措施,让基层工作者对“减负”有了明显直观的感受;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激励干部担当作为问题破解方案,树立了关心关爱基层的良好导向,让基层工作者的荣誉感、幸福感、归属感不断加强。
作为一名来自基层一线的街道党工委书记,郝静宇就如何关心关爱基层工作者的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一方面,建议在减负赋能上给予基层工作者更多的关注。希望接下来继续围绕基层干部‘该干什么活、能办什么事、应担什么责、需有什么权’,继续深化扩权赋能改革,因地制宜完善任务清单、权责清单、边界清单,优化工作流程,持续为基层工作者减负松绑。另外,在解决基层实际问题过程中,基层干部可能会触及矛盾、受到阻挠,导致一些干部思想上有顾虑、心理上有负担,对此要落实好‘三个区分开来’,帮助减少干事阻力,增强干事动力,切实为基层担当者担当、为基层干事者撑腰。另一方面,建议在待遇保障上给予基层工作者更大力度的支持。对于那些在基层踏实肯干、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又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要及时选出来、用起来,也要推动职称评聘、职级晋升、评优选先向基层延伸倾斜。要加大从优秀基层工作者中招录(聘)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力度,切实提高干部待遇、优化晋升渠道,让基层工作者都能有盼头、有干劲、有成长空间。”
话文旅:
促进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或地区历史记忆、文化基因和精神标识的生动体现,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在鄂尔多斯这片土地上,从精美的传统手工艺品,如剪纸、景泰蓝掐丝珐琅画,到悠扬的传统音乐,如漫瀚调、鄂尔多斯短调民歌,再到精彩绝伦的传统戏剧,如二人台、达拉特道情戏,每一项非遗都是独一无二的文化瑰宝。
当非遗与旅游相遇,便成为旅游产业中最具吸引力的独特“内核”。鄂尔多斯市文化艺术创作研究院(市非遗保护中心)副院长俄尼尔结合我市特点,对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加强项目梳理。要对我市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进行梳理,遴选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思想理念、人文精神,当地民众广泛认可、特色鲜明的非遗代表性项目。二是突出门类特点。要找准各门类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契合处、联结点,鼓励面向游客开展传统表演、艺术类非遗展演,将传统体育、游艺纳入旅游体验,挖掘饮食类非遗的丰厚内涵,让游客体验当地民众的生活方式。发挥传统节日、民俗活动参与性强的特点,让游客感受当地民风民俗,提升中华文化认同感。三是保护文化生态。鼓励文化生态保护区和有条件的传统村落、古街、古镇设立非遗工坊、展示厅、传承体验所(点)、代表性传承人工作室等,因地制宜与旅游融合发展。同时,要秉持‘见人见物见生活’理念,保护好非遗相关的实物和场所,保护文化生态不受破坏,尊重非遗相关群体意愿和当地风俗习惯。”
论消费:
“两新”工作带来新机遇
在我市经济发展的宏大版图中,“两新”工作的稳步落实正成为推动产业变革与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两新”工作,即新产业、新业态的落实,为我市提振消费信心和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打开了新路径、带来了新机遇。
鄂尔多斯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四级调研员武燕说:“2024年,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谋划‘两新’项目148个,资金需求257.8亿元。近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印发了《关于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指出将设备更新支持范围扩大至电子信息、安全生产、设施农业等领域,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报废更新、新能源公交车及动力电池更新等补贴标准。接下来,我市将对标国家已明确的支持方向,继续做好项目储备和资金争取工作,加快推进项目前期手续办理,推动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项目如期建设完成,提前做好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申报工作。同时,加大财政对终端消费的直接投入,扩大消费券发放范围,持续推进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品以旧换新,会同有关部门抓紧研究制定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领域补贴政策,提高家装领域以旧换新补贴标准,研究探索将新能源重卡、商品房等纳入补贴范围。”
桩桩件件紧扣发展关键,一言一行饱含委员履职初心。在“委员通道”上,政协委员们以民为本,精准建言,用实际行动诠释“人民政协为人民”的宗旨,为我市在新征程上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苑雪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