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这是全国瞩目的发展“奇迹”——
3.8万倍!鄂尔多斯地区生产总值一路飙升,从1949年的1526万元,到2023年的5849.9亿元;1949年鄂尔多斯人均GDP仅38元,2023年达到264699元,由1949年全国平均水平的59%提升到2023年全国平均水平的3.1倍,成为自治区经济发展顶梁柱、排头兵,人均GDP全国第一,鄂尔多斯向世人展示的是一个中国西部内陆城市的“逆袭”之路。
这是展现活力与韧性的“鄂尔多斯力量”——
鄂尔多斯致力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积极发展绿色能源,从“一煤独大”到“羊煤土气风光好”,暖城处处千帆竞发——“四个世界级产业”势强劲足,“四个国家典范”提质升级,“四个全国一流”焕发新貌。鄂尔多斯正如矫健的蒙古马,胸怀凌云之志,脚踩厚实沃土,奋蹄疾驰,一路向阳!
2024年,新中国迎来75周年华诞。
回首经年,盘点来路。75年来,在党中央、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鄂尔多斯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发扬勤劳智慧、敢为人先的优良传统,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综合实力大幅跃升,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一个资源富集、产业兴盛,宜居宜业、四海通达,文化深远、民生幸福的现代化鄂尔多斯已经启航。
只争朝夕,砥砺奋进。党的十八大以来,鄂尔多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三个四”工作任务为抓手,全力办好两件大事, 一往无前闯新路、进前列,推动鄂尔多斯经济巨轮向着高质量发展目标劈波斩浪、扬帆远航。
(二)
许多时候,鲜明的时代感,在与历史的对照中油然而生。
曾经,吃饱穿暖便是幸福、瓦片遮头便已知足、出门旅游只是少数;如今,城市时尚大气、三产业态繁华,百姓兜中有钱、生活富足,家住4A级景区、家门口便能看国家级比赛不是空谈,暖城给百姓稻谷满仓、远大理想、诗与远方。
曾经,工业经济几乎一穷二白;后来,挖煤、卖煤,巨大的铲斗挖下去,黑黝黝的煤块装进车,通过公路和铁路送往全国各地;如今,现代煤化工产能强劲、煤基全产业链发展全面推进、“风光氢储车”5大产业链破题起势,“乌金”滚滚产出,化身一度电、一方气、一片“绿能”,通过条条管道温暖千座城、点亮万家灯。
曾经,我们薅羊毛卖原绒;今日,鄂尔多斯羊绒品牌亮相巴黎时装周,带着构筑世界级羊绒产业的梦想,打造“世界绒都”,不断擦亮名片。
……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新中国成立初期,鄂尔多斯一度是自治区最为贫穷落后的地区,落后凋敝、封闭贫瘠是其代名词,面对质疑与否定,鄂尔多斯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以贯之谋发展、全心全力促转型,经济发展高昂时高歌奋进、低迷时荣辱不惊。75年来,鄂尔多斯市经济发展实现了一次又一次跨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为全市、全区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我们不能忘记经济规模迈过的几个大坎:1949年,鄂尔多斯地区生产总值仅为1526万元;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总量迅速增长,1988年突破10亿元,1998年突破100亿元,2008年突破1000亿元,2010年实现1701.5亿元,跃升为自治区第一。党的十八大以来,综合实力持续提升,2021年和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跨越4000亿和5000亿两个台阶,2023年达到5849.9亿元,较1949年增长约3.8万倍,位列全国地级市第43位,经济实力稳居全国中西部城市前列。
百姓生活的蒸蒸日上,浓缩在一组组数据中。1949年,鄂尔多斯人均GDP仅38元,1988年、2000年、2011年人均GDP连续跨过千元、万元、十万元台阶,2023年达到264699元。
75年来,鄂尔多斯财政实力连上台阶。1950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仅为92万元,1989年突破1亿元,2001年突破10亿元,2008年突破100亿元。党的十八大以来,财政收入实现量质齐升,2023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910亿元,列全区第1位、全国地级区域第17位,占全区比重达29.5%,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过4万元。
追梦人,把梦想刻写在新的年轮。未来的道路上,鄂尔多斯经济巨轮必将如期驶入万亿级港湾,披荆斩棘、再创佳绩。
(三)
回首改革开放以来鄂尔多斯的经济发展之路,从由“农”到“工”的重大转变,到经济总量由“小”到“大”的重大转型,再到现在由“量”到“质”的重大转换……
一段段记忆犹新的成就,记录下一个个印刻在人们记忆中的历史瞬间,汇聚成鄂尔多斯转型发展的宏大叙事。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经济发展“三期叠加”形势,作为资源型城市的鄂尔多斯感觉尤甚,既要稳健又要迅速转型,已是等不得、靠不得、慢不得的事情。
一方面,是更大的风险挑战。以煤炭为“主业”的鄂尔多斯,再遇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发展动力急需切换。
另一方面,是更高的目标要求。在转型升级的“深水区”,鄂尔多斯既要面对宏观经济的挑战,又要面对自身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
如何解决这些发展起来后的问题,把现代化进程推向一个新的高度?鄂尔多斯用发展的成绩来回答。
“产业是立市之本、强市之基。鄂尔多斯凭实业崛起、 靠产业转型,也必须依靠产业突破走向未来。”2024年全市两会期间,对转型升级做出明确指示。
岁月奔流,是光阴的故事,也是光辉的故事。
多年来,鄂尔多斯以实际行动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正在以“三个四”工作任务为抓手,聚力聚焦“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在“七个模范”“五个多作贡献”上始终走在前、作示范,全力闯新路、进前列,继续当好自治区经济发展的顶梁柱、排头兵。同时,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壮大特色产业,积极开辟新领域、制胜新赛道,打造特色突出、结构合理、动能持续、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一系列大手笔大方略,彰显着“国之大者”的责任担当;一个个新实践新创造,开辟出鄂尔多斯经济发展的广阔空间。
有时候,看似枯燥的数据,却能让人直观感受“大历史”——
1949年,鄂尔多斯三次产业结构为86.0∶10.0∶4.0,基本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农牧业经济;1993年调整为31.9∶38.2∶29.9,第二产业首次超过第一产业;1998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3.9∶49.3∶26.8,形成以工业为支撑的“二三一”模式,结构调整成效明显。党的十八大以来,三次产业提档升级协同发展,2023年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为3.5∶67.3∶29.2。
有时候,身边发生的变化,可以让人更好理解“大变革”——从单一煤炭开采到建立现代煤化工体系,从传统能源供应到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从农牧业单打独斗到建立区域品牌进行一产重塑……
鄂尔多斯勇于破局,提升煤炭利用水平,深挖传统产业潜力;
鄂尔多斯善于谋变,瞄准新能源领域,打造新能源产业矩阵;
鄂尔多斯敢于蜕变,深入推进一产重塑,走出了一条工业型城市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新路径。
走过千山万水,仍需跋山涉水。如今的鄂尔多斯,仍然奔跑在探索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新路径的征程中。到2025年,新能源装机超5000万千瓦,煤、电、气等能源产业总产值超8000亿元,现代煤化工产能达到3000万吨、产值超2000亿元,建成“风光氢储车”产值超5000亿元的完整产业集群,打造世界绒都,工业总产值突破1.5万亿元、再造一个鄂尔多斯工业……一个依托区位优势、拉长能源长板、抓住龙头牵引、延链补链强链的现代化鄂尔多斯仍在擘画发展盛景。
(四)
奋斗者的脚步永不停歇。历史性的抵达,换个角度看就是开创性的进发。
从改革开放前的教育发展底子薄、水平低、发展不协调状况,到新时期群众对全教育体系的期待,在全面建设现代化鄂尔多斯征程中,“上得了学”已经不是问题,“上得好学”成为新课题。
教育问题只是一个缩影。如何满足水涨船高的期待、解决发展起来后的问题,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认同感,鄂尔多斯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枝叶关情,念兹在兹。
善治者,善于筹;决胜者,长于谋。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鄂尔多斯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教育强市”战略,切实做到把教育事业放在民生发展的优先位置,构建起从早期教育到高等教育层次完整的教育体系,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
——身体健康,是幸福生活的基石。鄂尔多斯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牢固树立“大健康”理念,医疗卫生资源不断下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在社会面铺开。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推行重点人群疫苗免费接种惠民项目,实行职工普通门诊统筹报销,定点零售药店可享受医保直报,21个产检相关费用纳入医保统筹报销,逐步实现病有良医、应免尽免。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碳中和研究院、北京大学鄂尔多斯能源研究院、羊绒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一批“梦工厂”投运,先进电解水制氢、煤基纳米碳氢材料工业化制备、抗脑胶质瘤新药等一批科技成果加速产出。鄂尔多斯以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为引领,启动建设“一心两园八基地”,深入实施人才和科技创新驱动三年行动,设立科技创新基金,出台人才新政30条、科技新政30条,制定13项配套政策,建立财政科技投入逐年递增15%机制,打造“近悦远来”的全国一流人才科创高地。
在改善民生中“燃”放温暖,在改革创新、绿色发展中释放荣光。
时光见证前行步伐,数据标注发展高度。
这高度,是区域联动中赢得的荣光: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市各旗区发展水平差异很大。2011年起,鄂尔多斯逐步构建以中心城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空间体系。2005年,GDP超100亿元的旗区仅有2个;2013年,准格尔旗、东胜区和伊金霍洛旗GDP突破500亿元大关;2023年,9个旗区GDP全部超过100亿元,其中,超1000亿元的有3个,超500亿元的有6个,准格尔旗、伊金霍洛旗、鄂托克旗入围2023中国县域经济百强榜。
这高度,是勇立潮头中创下的增速:研发投入稳步快增,全市全社会研发经费由2009年的超过20亿元,到2011年突破30亿元,2022年超过40亿元,达到44.1亿元,同比增长14%,投入强度0.79%,同比提升0.01个百分点。截至2023年底,全市共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个,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高新技术企业304家。
这高度,是“绿”动未来的发展正能量:改革开放以来,鄂尔多斯积极探索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新路径,2023年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生产量达286亿立方米,较2012年提高1.1倍;煤电等能源加工转换效率由2012年的65.8%提高到2023年的68.1%;全市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容量1040万千瓦,清洁能源发电量达到69.1亿千瓦时,占比较2012年提高3.6个百分点。2023年,全市建成区绿地率达40.8%,较2012年提高4.3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32.8平方米,较2012年提高3.75平方米。
在筚路蓝缕中奋起、在改革开放中奋进、在新时代大潮中奋楫——
从大漠深处的“风光蓝海”到绿色矿山的鸟语花香,从一块煤到一方气、一匹布、一缕丝的完美蝶变,再到“风光氢储车”产业链的日日拔节……在鄂尔多斯高原,工业园区正激昂着奋进的鼓点,项目建设期待着拉动全市产业业兴财旺;
从黄河岸边的田畴沃野到草原深处的牛肥羊壮,从沙漠腹地的“蟹稻共生”到峁梁沟壑的“蔬果飘香”……在鄂尔多斯高原,土地正翻滚着蓬勃的热浪,农牧民憧憬着比去年更丰厚的五谷满仓;
从大美绿城移步异景、看生态画廊和人文美景相辉映,到生态名城全域皆景、看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共繁华,再到人文暖城千年之心、看火热生活和诗意栖居比翼飞……在鄂尔多斯高原,文旅正散发着多彩魅力,全域可爱、全季可游的鄂尔多斯百花齐放。
这里是大踏步赶上时代、引领时代,更加坚定在经济高质量发展道路上昂首阔步走下去的鄂尔多斯。
75年披荆斩棘,75年沧桑巨变。75年奋进路沉淀着全市人民的智慧与汗水。展望未来,全市上下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锚定闯新路、进前列目标,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全力抓好各项改革任务落实,推动办好两件大事不断取得新成果,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鄂尔多斯新诗章。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常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