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海之上 智慧运维护航荒漠新生

作者:杨帧 白海燕 孟瑞林 张舒 来源:鄂尔多斯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塔拉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17日 10:09:07
|

  “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带着对沙漠的固有印象走进位于库布其沙漠中段的达拉特旗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记者看到的却是这片土地的“绿色变革”。

无效路径

一片片湛蓝色的光伏板连绵起伏,将无垠沙海化作涌动着的“蓝色海洋”;一架架无人机伴随着“嗡嗡”声穿梭其间,成为守护这片“蓝色向日葵”的“空中卫士”。这条平均宽约5公里的“光伏长城”治沙带,因智能科技的赋能,正焕发着荒漠新能源的别样生机。

无效路径

在全球首个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内蒙古库布齐沙漠鄂尔多斯中北部新能源基地作业区,随着固定式机巢传来轻微嗡鸣,一架多旋翼无人机从固定式机巢里轻盈跃出。这架小巧而高效的飞行器,搭载了先进的高清摄像头、红外温度传感器,同时利用智能分析系统,正准备对这片广阔的光伏阵列进行一次全面的“健康体检”。

无效路径

与此同时,光伏基地某场站的检修员正在中控机房内对无人机的飞行轨迹进行着精准调控。他说:“无人机可以对红外和可见光进行分析,了解故障情况、地点以及组件数量。在平时运维过程中是完全自动工作,巡检完会生成一个AI消缺报告。在手机定位后,现场人员会进行准确的消缺。”该新能源基地是“三北”工程攻坚战的重要阵地。目前,该基地前期已建成的100万千瓦的光伏治沙项目,由28人承担着3.2万亩光伏矩阵上400多万块光伏组件及其配件的运维工作。过去,运维人员需在光伏矩阵间日均徒步巡检10多公里,不仅面临着极端天气与设备触电双重风险,人工排查的精准度也难以保障。

无效路径

同时,为兼顾生态修复与发电效率,基地光伏板离地高度提升至1.5米以上,这也大幅增加了维护检修难度。而“无人机+智能”的巡检模式,不仅彻底解放了人力,更让故障识别准确率达到95%以上,实现了质的飞跃。三峡蒙能科技创新与数字化部高级主管刘畅表示:“从光伏的数据来说,确实节省了很大的人工成本。”因为按照正常情况下,两个人要将近2000多天才修完,但是现在只配了两架无人机,一共用时36天。较人工修理的时间提升了整整26倍。

无人机不仅是速度的代名词,更是光伏电站的“飞行医生”。借助搭载的高精度传感器,它能够精确捕捉光伏板表面的热点、温差异常及细微损伤,通过智能算法快速识别标记问题区域,生成详尽“体检报告”;高清摄像头拍摄的高分辨率图像,让污渍、裂痕等细节隐患无所遁形,系统自动规划的巡检路线更确保了排查无遗漏,为精准消缺提供了坚实支撑。

无效路径

同样扎根在库布其沙漠深处的内蒙古华能库布齐能源有限公司,目前已完成200万千瓦的光伏并网。这里风沙肆虐、光照强烈、昼夜温差悬殊,加之土壤盐碱化严重,对设备腐蚀性极强,传统人工巡检不仅耗时费力,更难以应对恶劣环境下的全方位维护需求,而无人机巡检成了破局的关键。

内蒙古华能库布齐能源有限公司运维部专项负责人潘禹说:“我们深刻意识到,必须依靠科技赋能,探索高效的建设管理模式,提高智慧运维水平。”于是他们率先运用了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仅用两周就完成了约6万多亩的地形测量,生成了数字表面模型。行业内广泛应用的CV无人机诊断技术,故障查全率极高,无人机巡检的应用流程清晰高效,运维效率也显著提高。

无效路径

为保障无人机巡检系统稳定运行,公司还建立了标准化作业流程,从任务规划、飞行执行到数据处理,每个环节都有明确操作规程和技术标准;同时通过专业培训,让每一位运维人员都成为新时代的“科技达人”。

如今,他们坐在宽敞明亮的主控室里,通过智慧运维平台就能实现全场区光伏组件的巡检工作。潘禹还说:“通过大疆无人机对输电线路包括塔架进行巡检,随时采集现场画面,能对现场画面进行故障分析。”

无效路径

从沙戈荒场景的恶劣挑战,到传统运维的诸多困难,再到智慧技术的创新应用,实现了运维效率的大幅提升、运维成本的有效控制和运维安全的全面保障。如今,大疆行业应用推出的最新一代无人机,凭借无人值守、智能巡检的核心优势,为清洁能源高效利用筑牢智慧运维根基。无人机+智能巡检技术的创新应用,不仅让新能源项目在荒漠中站稳脚跟、高效运转,更让每一度绿电的产生都凝聚着科技创新的力量,每一片新绿的生长都见证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实现了沙漠生态修复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无效路径

大疆行业应用能源业务代表于洋洋最后表示:“双碳背景下,发展新质生产力和践行绿色低碳能源是一个必然的选择,在内蒙古区域,新能源可开发资源的潜力巨大,同时,在生态治理方面也面临着巨大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