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成绩已出,在这段紧张而充满期待的日子里,一些不法分子也瞄准了考生和家长的心理,编织各种“指尖陷阱”,考生和家长稍有不慎,就可能蒙受巨大损失。
video
市反诈中心民警介绍,部分不法分子制作与教育考试官网高度相似的钓鱼网站,以“独家渠道提前48小时查分"为诱饵,诱骗考生输入身份证号、准考证号等敏感信息。民警提醒,高考成绩数据管理严密,查询和发布均有官方固定渠道和时间点,所谓“提前查”往往是犯罪分子获取个人信息的手段,需警惕。
“特殊渠道入学骗局,此类骗局,常常出现在高考志愿录取结束后,诈骗分子对考生及家长谎称,某高校名额还没招满,通过花钱打点,可以让考生获得内部补录名额,以此骗取家长和考生的钱财。”市公安局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民警郭帅说。
而针对暑期兼职热潮,警方同时提醒考生,还是要去靠谱的地方找正规工作,拒绝预付费。如遇要求“先交钱”极可能属于违法行为或诈骗陷阱。
据民警介绍,诈骗分子冒充高校招生机构工作人员,向考生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或者发送相关的录取短信,要求考生将学费打入指定的银行账号,以此骗取钱财。
此外,冒充官方人员索要信息的骗局也需高度防范。诈骗分子常以“助学贷款需共享屏幕操作”“教育局发放补贴需提供银行卡密码”等话术实施欺诈。警方特别强调,国家助学贷款仅通过生源地教育局或高校官方渠道办理,工作人员绝不会通过电话索要敏感信息或要求屏幕共享。
所有骗局都围绕一个钱字,在这关键时期,请广大考生和家长务必保持清醒头脑,遇到招生疑难问题,要通过正规渠道查询核实,不要轻易将考生的身份证号,准考证号等重要信息告知他人,更不要让辛苦钱落入诈骗分子的口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