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车师傅16年的温暖坚守

编辑:李美莹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22日 10:29:15
|

稍微年长的市民都还记得,在自行车相当普及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自行车维修点与大家的生活密不可分。这些摊点或设在马路边上,或在住宅区内、学校旁,占地不大,只需要一个打气筒、一个工具箱、几个备用的轮胎足矣。

曾经,这些密集分布的自行车维修点给市民提供了便利,但随着岁月变迁,自行车修理这个行业日渐式微,甚至都难觅踪影。庆幸的是,在东胜区澳林花园小区西巷,至今仍保留着一个固定的自行车维修点,他的主人罗师傅用16年的坚守,以一门老手艺来温暖街坊邻里。

在这个平凡冬日的午后,罗师傅迎来了久违的忙碌:一辆自行车需要修刹车,另一辆需要换脚踏板,还有一辆电动车需要补胎,罗师傅一边忙乎着手中的活,一边和记者聊了起来。

罗师傅大名罗兵兵,今年59岁,干修理自行车这行已经16年了。“2007年,为了养家我入了这行,跟着师傅边学边自己钻研,当时就在这个西巷子,后来不到一年时间师傅去工厂上班了,我就开始一个人干。”罗师傅的言语中充满了怀念,“刚开始,这里就两个修车摊,那时候骑自行车的人还比较多,每天修车的活儿管够,忙的时候还得排队。”罗师傅一辆车一条内胎地修补,一分钱一毛钱地挣,靠着修车手艺硬是在乡下盖起了楼房,供孩子读完了书。“现在儿子已参加工作、娶妻生子,还自己做起了买卖,挺好的。”聊到儿子时,罗师傅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记者看到,罗师傅手掌上的老茧像厚厚的砂纸,能在手臂上擦出红印子,只见他拿出工具,麻利地扯出自行车内胎,充满气后浸在冰冷的水中查找漏气的位置。一个针眼大小的气孔,需要把内胎浸在水中转好几圈儿才找到;剪块儿椭圆形的胶皮补丁,抹上胶水,等胶水快干的时候,牢牢地粘在气孔上,迅速将内胎上好、气充足,然后满意地目送顾客骑车离开。“无论春夏秋冬,我每天早上八点准时出摊,傍晚五六点收摊,遇到客人多还会更晚点。”罗师傅告诉记者。

交谈中记者发现,罗师傅还是个为顾客着想的有心人。出于便民考虑,他在摊点上配备了电动打气机供路人免费使用,还提供了投币的电瓶车充电器,车锁、脚踏板、刹车线、车铃等维修配件也一应俱全。“我这里的配件基本都是批发价,帮顾客换一下也只收几块钱的人工费,所以来这里修车的不少都是回头客。”

“干这工作冬天最受罪。修车、配钥匙都是细致活儿,干活儿时不能戴手套,补胎要将内胎浸在水里找漏气的地方。工具冰冷,有时候,手一摸铁工具就被粘住了,修车时往往弄上一手黑油……每天回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用热水泡泡手,饶是这样,双手还是落下了关节病,一年四季疼。”罗师傅说。

当话题落到修自行车这门手艺时,罗师傅显得有点儿伤感。“近十来年骑自行车的人少了,修车这活儿,可以说是一天不如一天,好在是靠电瓶车补胎换电瓶能匀兑一下。”尽管有的时候一天都没几单生意,但罗师傅还是每天坚持出摊。主要是闲不住,跟老伙计们唠唠嗑,为老顾客解决烦心事,罗师傅说,他把修车权当锻炼身体,也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罗师傅告诉记者,之所以在这个大环境下仍坚守,支撑他的另一个理由就是老顾客的信任。所以当问及他准备多会儿“退休”时,他笑着说:“这几年我儿子也一直想让我‘退休’,但是近年来,我看人们环保意识不断增强、提倡低碳出行,骑自行车又成为一种潮流,可会干这活儿的,基本都是我这个年纪的人,眼见修车摊点越来越少,但只要还能被街坊邻里需要,我还想坚持几年。”

虽然修车的工作辛苦、盈利也不多,但罗师傅总是乐呵呵的,他用勤劳的双手支撑起了一个幸福的家,也把方便送给了每一位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