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桃力民:幸福的歌谣满天飞

来源:鄂尔多斯日报 编辑:许燕梅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28日 10:50:47
|

初夏的鄂托克旗草原,天蓝,地绿,碧草葳蕤;鸡鸣,犬吠,牛羊散漫。田野里,一些庄稼茁壮生长,一些庄稼正在开犁……伴随着大自然若隐若现的天籁之音,静谧的村庄,突然响起激越高亢的歌声,歌声来自鄂托克旗木肯淖尔镇桃力民村活动室,在充满希望的田野上久久萦绕盘桓。

“太阳出来暖人心/桃力民来了老红军/播撒种子为后人/云泽大地铃声回响/英雄故里初心不忘/草长莺飞兔子跑/红霞漫天牛羊归/金色玉米堆满仓/家家户户盖新房。”这首名为《唱响桃力民》的歌谣歌词是由桃力民村村民集体创作的,每一句都表达了他们对生活的感悟: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蒸蒸日上的幸福生活。

今年61岁的武文成是桃力民村一社的村民,过去,他家年收入在2万元左右。2012年,当地政府给村里通电后,他打了一眼机井,原来的旱地变成了水浇地,他家种的200亩地,每年粮食产量可达24万斤,再加上养殖的300来只羊,年收入达20多万元。2014年,精准扶贫政策实施,政府补贴2.3万元,他自己掏了8万元,盖起了120平方米新房。2020年,他用自己的积蓄和当地政府发放的贷款,一下子买了120头牛,当年出栏70头,收入63万元,几年下来,他家的牛陆续繁殖,早已收回了当初的购牛款,现在还存栏70多头牛。武文成算了这样一笔账:一头牛按5000元计算,全部卖出去的话,还有35万元的进账,再加上种地和养羊的收入,他家今年的收入少说也有50万元。

杨香梅也是桃力民村一社的村民,她与武文成有着相同的生活环境,却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她对眼前的幸福生活,更是有着刻骨铭心的体会。

“早年间,我家耕种着20来亩旱地,养着60来只羊,一年的收入不足千元。为改变生活状况,举家搬到了桃力民小湖村,在那里承包了30多亩水浇地,养了300多只羊,年收入增加到了6万多元。生活好转了,儿子也成家立业了。”杨香梅说。就在一家人过上幸福生活之时,她的丈夫突然重病离世,给她留下了10多万元的债务,还有一个70多岁身患残疾的婆婆。

债台高筑的杨香梅,再也没有能力承包土地,她只得重新回到桃力民一社。就在她们为生活苦熬的时候,当地政府给村里通了电,有了电之后,她打了机井,原来的旱地变成了水浇地,家庭收入得到了提高。2014年,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全面实施,她用政府补贴的4.3万元资金,自己筹了一些钱,盖起了80多平方米的新房。

“如今,我种着80来亩水浇地,一年能收入10多万元;养着300来只羊,一年也有十几万元的进账,日子过得妥妥的,再也不用为生活煎熬了。”杨香梅满怀信心地说。

正如《唱响桃力民》里唱的那样,桃力民村是红色革命根据地,早在1938年,中共绥蒙工委与八路军绥蒙游击司令部进驻桃力民村,成立起中共桃力民工作委员会,同年组建中共伊盟工委,以桃力民村为根据地,领导伊盟人民开展抗日斗争……如今的桃力民村被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确定为红色美丽村庄试点项目建设单位。

“桃力民村辖5个农牧业小组,总人口617人,其中,常住人口304人,贫困脱贫人口11户25人。全村共有草牧场面积17.4万亩,水浇地4800亩,退耕还林总面积9880亩。村民人均收入2万余元。”市委宣传部派驻桃力民村第一书记郝晓丽介绍说。2022年,桃力民村民集体创作了村歌《唱响桃力民》,以此表达对党和政府的感恩。2023年,村民们又自发成立了文艺队,自娱自乐,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一样富足。

“文艺队现在有24名队员,都是老牧民,农闲了大家凑在一起唱歌跳舞,挺开心的。”桃力民村文艺队队长刘东梅介绍说。

嘹亮村歌,表达着桃力民村村民共同的心声,这心声牵动着驻村工作队的心,如何让桃力民的农牧产业和文艺发展走出更加广阔的路子,驻村第一书记郝晓丽已经在积极谋划了,她表示,驻村工作队寻求各种渠道,设法引进产业项目,进一步扩大桃力民农副产品的销路,增加村民的收入,同时,联系专业文艺团队辅导村文艺队,逐步提高村民的文艺水平,让他们成为美丽乡村的建设者、受益者,乡村文艺的创作者和乡村文化的传播者。

村歌嘹亮,唱响红色根据地的革命初心,唱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新声。《唱响桃力民》早已融入岁月,融入自然,成为桃力民村独特的天籁之音。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何明亮 杨家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