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发挥红色文化资源优势 让红色文化旅游“火”起来

来源:内蒙古日报 编辑:马慧博 发布时间:2024年02月01日 16:19:06
|

鄂尔多斯,被黄河环抱,与长城相依,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与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相映相融,成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鄂尔多斯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加快推进北疆文化建设,多措并举让红色文化焕发活力。近年来,鄂尔多斯文旅系统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围绕完成好“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聚焦北疆文化品牌,推动文旅产业提标提效高质量发展,在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鄂尔多斯红色文化旅游新篇章的进程中,红色文化旅游内涵日趋丰富,爱国主义教育方式日益多元,鄂尔多斯“鄂托克前旗红色旅游发展典型案例”入选全国典型案例。鄂尔多斯深入发掘红色文化、全方位传承红色精神、大力推动发展红色文化旅游其势已成、其时已至、其兴可待。

乘势而上 红色文化旅游成为北疆文化靓丽名片

红色文化谱新篇,暖城之域万象新。鄂尔多斯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通过规划设计,描绘蓝图,红色文化赋能鄂尔多斯打造红色旅游进程不断加快,红色旅游产品体系初步形成,从无定河畔纳林河党小组旧址到鄂托克草原上的桃力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从城川红色文化旅游区到滴哨沟战场纪念园,鄂尔多斯作为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在内蒙古建立的第一个红色政权所在地,一度成为党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摇篮和党的民族政策重要的试验田,以及各族各界群众接受再教育的思想阵地,其孕育的红色文化基因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

依托革命旧址、纪念馆、博物馆等革命传统资源发展红色文化旅游,鄂尔多斯乘势而上,利用鄂托克前旗、鄂托克旗、乌审旗等地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底蕴,成功打造出一批红色文化旅游新地标。

鄂尔多斯围绕红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加快推进红色教育培训和红色文化旅游发展,形成了以鄂托克前旗红色旅游“1+6”红色教育培训基地为中心,以桃力民革命抗日根据地、绥蒙工委旧址、伊盟工委旧址、乌审旗无定河流域伊盟第一个党小组旧址、中共乌审旗委办公旧址为主的南部片区和以牧区大寨、乌审召为节点的中北片区红色文化核心区,形成的红色革命旅游胜地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同时,“东康伊”核心区的鄂尔多斯革命历史博物馆、鄂尔多斯革命纪念公园、鄂尔多斯博物馆等革命历史场馆,准格尔旗中共马栅区委革命活动展馆、杭锦旗生产建设兵团遗址等红色旅游景点与核心区相辅相成,形成点面结合的独特红色文化旅游线路。

鄂尔多斯立足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做足遗址保护、文化创新、宣传教育、文旅融合大文章,做好保护、传承红色文化的民心工程、战略工程、铸魂工程,让红色资源活起来、红色旅游火起来、红色名片亮起来,红色精神薪火相传、红色文化熠熠生辉。红色文化旅游正在成为当地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新名片。

争创一流 红色文化旅游核心区形成广泛影响力

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征程催生新作为。鄂尔多斯利用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富集的优势,在打造区域核心区的同时形成旅游吸引力和红色文化培育影响力。鄂尔多斯文化和旅游系统全面贯彻落实鄂尔多斯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打造北疆文化品牌为重点,在发展红色文化旅游的同时,注重红色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坚持促进红色资源与历史文化、自然生态资源的整体保护开发,以红色文化旅游景区为核心,串联周边其他旅游资源,将红色文化精髓和内涵融入红色文化旅游设施和红色文化旅游产品之中,打造形成独特的红色文化旅游目的地。

鄂尔多斯红色文化生态和区位优势明显,是陕甘宁边区的北方门户,是中国共产党开展民族工作的桥头堡,是延安民族学院的最后落脚点,是延安时期民族区域自治的试验区和民族干部的培养实践地。长期以来,鄂尔多斯市以延安精神为突破口,挖掘延安精神精髓,利用红色文化传播渠道,将延安精神发扬光大。

进入新时期,鄂尔多斯市树立“牧区大寨”的典型,建设“穿沙公路”,为世界提供了治理荒漠的鄂尔多斯经验,是屯垦守边的治沙典型区。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是鄂尔多斯红色文化旅游发展的根基。

鄂托克前旗按照建设全国性民族干部培训教育基地和西部一流党性培训教育基地的准确定位,构建起了“1+6”红色教育培训基地布局。以延安民族学院城川纪念馆和内蒙古城川干部学院为中心,通过6大特色分类集中开展干部培训教育,取得显著成效。乌审旗以区域旅游为目标,精心整合红色文化资源,同延安市、鄂托克前旗城川镇等周边红色教育基地联结,打造红色文化主题路线。通过讲好革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以建设全国旅游休闲城市为目标,鄂尔多斯市努力推动红色文化旅游“闯新路、进前列”,文化软实力、旅游吸引力和城市影响力持续提升。

提质增效 红色文化旅游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统筹兼顾强根基,提质增效铸品牌。鄂尔多斯市严格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用好红色资源、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有关要求,推动红色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把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发扬红色精神、赓续红色血脉指示精神的重要内容,作为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立足红色文化鲜明特色,成功打造的红色文化旅游品牌,助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

鄂尔多斯市通过加强红色文化保护和景区配套建设,多措并举大力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在全方位的红色基因构建中,将红色文化旅游同乡村振兴紧密衔接,带动当地村民介入红色旅游服务,实现了增收。同时,当地以丰富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为核心,突出红色旅游的教育功能,红色文化旅游品牌的影响力和感染力日益提升。

红色文化旅游产业目前形成了联动发展的态势,展现出旺盛活力。通过“红色旅游+”,在完善景区吃、住、行、购、娱等多方面下功夫,创新复合型旅游产品打造,增添旅游产品活力,多条红色旅游线路满足了多元化需求。通过已经形成的桃力民红色文化景区—查布恐龙博物馆—乌审旗红色文化教育主题馆—中共乌审旗委巴图湾办公旧址—纳林河党小组谷家湾旧址—巴图湾乡苏维埃政府、巴图湾民兵检查站旧址—巴彦希泊日草原—城川红色文化旅游区—三段地革命历史纪念馆—城川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站—城川红色拓展基地—滴哨沟战场纪念园等品牌旅游线路,可以领略到大美鄂尔多斯红色文化景观的动人魅力。

鄂尔多斯市在丰富全域旅游业态上,以红色文化为引领,讲好红色故事为主线,融合民俗体验和历史教育,大力实施“旅游+”战略,积极推进“红色文化+旅游”“红色旅游+农牧业”“红色旅游+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以“1+6”红色教育培训基地为依托,充分运用革命历史文化遗存,开发红色旅游研学项目,推动形成了以红色旅游资源为主体的红色小镇、红色研学体验点、红色文化演艺产品和红色文创产品等。通过主打红色旅游四季品牌,打造春季“红古结合”、夏季“红绿结合”、秋季“红金结合”、冬季“红白结合”的多样化、复合型旅游产品,红色旅游全新体验全面形成。

鄂尔多斯市红色旅游资源优势通过产业融合发展,深度打造“1+N”旅游发展内核,最终形成“红+绿”高质量全面发展新格局。面对潜力巨大、前景广阔的红色文化旅游市场,未来,鄂尔多斯市将重点规划实现红色文化旅游效益最大化,通过高标准编制完成红色文化旅游发展专项规划,科学指导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在品牌产品引领中,加快开发具有鲜明特色的红色文化旅游产品,真正打造出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较大吸引力和较强辐射力的鄂尔多斯市红色文化旅游产品。通过促进配套优化,将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推动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提高交通、住宿、餐饮、培训等方面的接待能力和接待水平。在本地区发展红色文化旅游的基础上,合作借力,强化与延安市、井冈山市等红色旅游发展较为成熟的地区以及中央民族大学、内蒙古自治区党校等院校的合作,推动红色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红色培训基地建设、党史研究成果共享、教学管理人才培育等多方面交流合作。强化与周边及主要客源地、通航城市的交流合作,开拓新的客源市场,最终将鄂尔多斯打造成全国知名的红色教育培训基地和红色文化旅游目的地。

建功新时代,启航新征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鄂尔多斯市文旅系统将进一步整合红色文化旅游资源,推进红色文化业态深度融合,将国家、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有关大力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部署落到实处,在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中奋发有为、砥砺前行,用新实践、新业绩书写鄂尔多斯红色文化旅游美好未来。 (转自《内蒙古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