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花开别样红 ——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伊金霍洛校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生动实践

来源:鄂尔多斯日报 编辑:马慧博 发布时间:2024年03月28日 08:51:52
|

2023年12月20日,国家民委公示了第十一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拟命名名单,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伊金霍洛校区“榜上有名”。

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伊金霍洛校区始建于1959年,学校历来有注重民族团结教育的优良传统,自建校以来始终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先后为20多个民族培养近3万名优秀学子,被誉为“暖城人才摇篮”。

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副校长、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伊金霍洛校区校长陈峥介绍,进入新时代,学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统筹谋划推进校园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积极探索开展“党建‘联’两地、民族‘共’团结”主题实践活动,推进课程体系、校园文化体系、服务管理体系融合,不断促进各族师生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推进“四项建设” 培根铸魂育新人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阳春三月的校园,各族学生穿梭其中,学校巧妙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贯穿立德树人全过程,引导各族学生在这里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岁月变迁,时序更替。2019年,伊金霍洛旗人民政府、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和乌兰发展集团携手合作办学,伊金霍洛旗高级中学正式成为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伊金霍洛校区。

近年来,该校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用好课堂主渠道,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践行守望相助理念,创新民族工作的方法和途径,着力培养爱国爱党爱家乡、担当奉献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让民族团结之花越开越鲜艳。

推进课程体系建设。制定校园创建工作“十四五”发展规划,完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领导小组,成立“民族工作党小组”,与内蒙古师范大学建立“联建共创”工作机制,打造“理论教育+实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时政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课程体系,辐射引领作用进一步凸显。

推进思政课程建设。构建思政课程教学共同体,充分发挥该校“全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实践基地”作用,进一步深化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内涵,选优配强思政课教师6名,精心打造“石榴花开”思政示范课、精品课32个,累计开展“大思政”课堂500余场次,走进全市教体系统、社区、嘎查村向全社会民众宣讲。

推进特色班级建设。自2019年以来,该校连续三年委培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120名高中生,成立“石榴籽班”,与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民族中学、天津市实验中学滨海学校结对构建教研团队,开展“青蒙一家亲”线上线下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先后有60多位师生获得市、旗民族团结进步荣誉称号。

推进育人基地建设。打造全市最大规模的校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览馆”,注重乐情、怡情、融情的教育体验,强化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让各族青少年深刻领会“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四个共同”“四个与共”理念更加牢固。

突出“四个场域” 乐学善思促成长

小时候的公保卓玛从没想过,长大后的她会到伊金霍洛旗读高中,并且把伊金霍洛旗当成第二个家。

公保卓玛的家乡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是典型的藏区,也是国家民委命名的第六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单位)。小县城只有4万多人,绝大多数是蒙古族牧民,人人都说藏语。

“我和公保卓玛,相差41岁,虽相距一千三百多公里,但结缘于430班。现在她考上了青海民族大学本科预科班;而我也圆满了,放下了教学和班级。释然、释怀之余,更多的是依依不舍。”谈起上届430“石榴籽”班,1963年出生的班主任张钧老师感言。

三年的朝夕相处中,张钧老师与40名“石榴籽”班的学生们结下不解之缘,孩子们送给他一个“张爸爸”的尊称,而这批从青海来的孩子们90%以上考上了本科大学,更有“尖子生”当旦正加考入中央民族大学。

2019年以来,该校以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共有精神家园为导向,突出“四个场域”,夯实育人主阵地——

争创优秀班级建设。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主题班会、主题团日和班级建设全过程,每年培育示范班集体不少于3个,评选模范个人不低于校总人数5%予以表彰和奖励,榜样示范引领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石榴籽班”麦多吉同学获旗级“中国好少年”称号。

注重宿舍育人氛围。在宿舍设立辅导员工作室、育人工作坊和学生活动室,开展“共建和谐寝室,促进民族团结”文化活动,推进各族学生混班混宿。

创新校园文化活动。创立“校园民族团结日”,开展文化体育、知识竞赛、文艺演出等主题活动70余场次;抓好暑期社会实践,组织实施以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为主题的新时代实践育人项目4场次。开设民族特色的第二课堂,民族工艺、民族舞蹈、剪纸等6个民族特色社团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形成民族特色校本课程。

拓展网络育人空间。将每年5月设为“校园民族政策宣传月”,构筑立体化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体系,通过校园宣传、社会宣传多渠道、多层次、多频率进行线上宣传。

实施“四项改革” 推动校内外贯通培养

走进学校教学楼与生活区,随处可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民族团结校园文化,让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植根于学生心灵深处。

陈峥介绍,近几年来,学校坚持厚植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土壤,大力推进实施“四项改革”,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实施“三全育人”机制改革。成立学校党总支书记任组长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领导小组和工作组,形成了课内课外、线上线下、校内校外贯通融合的工作格局。学校与长期结对共建民族语言授课学校,共同举行教学集体研讨以及听、评、议课活动,扎实做好统编教材推行使用,强化统编教材使用教育教学保障。

实施教师评价改革。推进教学机构综合改革,把教师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情况、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情况作为教师考核评价、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的重要依据,引导教师主动服务大思政育人格局。优化各族教师传帮带机制,培养骨干教师、教坛精英、教坛新秀等,提高各族教师教书育人能力水平。

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着力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深入推行教师队伍体制机制改革,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不断优化教师队伍,先后引进50多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等院校的优秀毕业生入职,人才队伍建设水平显著提升。

推进学生教育管理制度改革。着力引导各族学生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培养学生成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的重要桥梁。实行各族学生混班混宿,完善党政干部和教师进学生宿舍、教室、食堂机制,加强全面交流、情感涵育,引导学生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65年牢记使命,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65年薪火相传,同心同向再谱崭新华章。该校曾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全国创新改革发展试点学校”“国家基础教育实验学校”“全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区第八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等多项自治区级以上称号,绘成一幅祖国北疆校园民族团结进步生动画卷。

石榴花开别样红,民族团结心相拥。沐浴着中国式现代化经济社会发展的温暖阳光,民族团结进步描绘的幸福蓝图正在变成现实,多年的期盼也让全体各族师生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这份来之不易的荣誉格外珍惜。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陈峥表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将深刻认识现阶段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奋进新时代、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同心同向,全面打造北疆暖城育人高地,奋力书写民族团结进步新篇章。□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孟瑞林 白海燕 贺龙 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