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共富生活“养”出来

来源:鄂尔多斯日报 编辑:许燕梅 发布时间:2024年03月26日 09:33:13
|

凌晨4点,天还未亮,家住乌审旗无定河镇王窑湾村的养猪大户刘录平就已经开始忙碌。操作现代化的机械之余,刘录平喜欢将随手拍的一些视频发在朋友圈。养猪多年,刘录平在自身致富的同时,也将自己的养殖经验进行总结,辅以现代化的方式,带动周边养猪户共同发展,成了远近闻名的“养猪大户”。

而作为传统意义上的重要商品粮产区,近年来,无定河镇不断丰富产业元素,双向延伸产业链条,在土地托管代养、统种统收的基础上,大力扶持养殖业发展,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全镇养殖业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好的转变,着力构建要素齐全、链条完整的新型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格局。

绒肉兼用 “羊”眉吐气

随着机器的一声轰鸣,一捆捆草料被搅拌机搅碎,随着传送带运到了棚圈里的羊群面前。小羊羔探出脑袋,享受着丰盛的午餐。棚圈内干净整洁,棚圈外则有专门开辟的场地,供羊群外出活动。羊群的一举一动,都掌握在退伍士兵、返乡创业青年张科的手中。

2023年,在父亲的支持下,张科决定回到家乡,投身于乡村振兴的时代洪流。经过半年的努力,一家人建起了全旗首个现代化羊棚,喂食、送水、消毒、散步,所有的流程均可以通过远程操控实现。“足不出户”的“羊倌”,成了这个“90后”的新标签。

羊养殖作为本地区养殖业的“传统主力”,长期以来一直备受无定河镇农牧民青睐。近年来,无定河镇以提质增收为核心导向,动员养殖大户和专业人员先行示范养殖高品质绒肉兼用型羊种,带动全镇羊养殖业走向质变,以鄂尔多斯细毛羊、辽宁绒山羊等为代表的绒肉兼用羊先后在无定河镇“安家落户”。同时,逐步建立以订单销售为导向、以乡镇企业为纽带的肉羊产供销系统化布局,进一步提升养殖户对抗市场风险的能力,提振村民投身和扩大养殖规模的信心。截至8月,全镇羊存栏量超20万只,“一羊双产”逐步成为主流,带动村民收入实现新突破。

借船出海 “牛”声远扬

虽然已经是很多人乐于请教的“土专家”,但对于堵嘎尔湾村的养牛大户郭培军来说,学习始终是他在养殖过程中的一件乐事。“党和政府鼓励我们养新牛、养好牛,所以我要坚持学习,才能带动周围的人一起把养牛行业做好。”交谈中,一家龙头企业的养牛专家应邀而来,和郭培军交流新的养牛技术。行走在牛舍中间,一头头牛犊茁壮成长,正如同无定河镇的肉牛养殖行业一样,欣欣向荣。

2023年,伴随着无定河牛肉入选全国“名优特新”农产品名录,全镇的养牛大户也铆足了劲,向着更高的目标发起冲锋。依托迅驰、迅猛两大驻地肉牛养殖企业,无定河镇以龙头企业为示范引领,带动周边村民实现牛种和饲养技术的变革升级,进而推动无定河流域肉牛养殖基地整体建设。同时,根据养牛核心区和市场终端的空间布局,无定河镇引导各村根据区位因素,分别发展饲草料加工、肉牛养殖、牛产品加工等链条行业,在无定河镇内部形成较为完善的肉牛养殖产业链,实现从生产到消费全流程可视可控,进一步巩固无定河牛肉品牌效益,为养牛户指明产业化、市场化的发展方向。2023年,全镇规模以上肉牛养殖户超40户,通过驻地企业搭建的平台,无定河牛肉远销川渝,“牛”声远扬。

一水多用 “鱼”梦同生

尽管已经进入了秋天,但无定河镇的田园综合体依然热闹非凡。傍晚时分,大鱼小鱼赶在下雨前纷纷涌上水面,一时间水面挤满了黑色的鳍背,冒着大大小小的气泡。旁边的虾蟹池就显得安静一些,偶有硬币大小的螃蟹挣扎着走上岸边,随即就有工作人员来捡拾,将这些“逃兵”一起放回水塘。

依河而建,因河而兴。早在20世纪80年代,水产养殖业就是无定河镇的拳头产业之一。巴图湾鲤鱼、巴图湾甲鱼,都曾作为无定河镇的“明星产品”走上“擂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无定河镇鼓励村民在多元养殖方面大胆创新,特别是推动渔业向高端化发展,深挖产业价值,让这条流经岁月的长河迎来更多的“新面孔”。利用巴图湾水库和田园综合体,无定河镇先后引进了虹鳟鱼、清江鱼等市场定位更高、生态危害较小的鱼种进行塘坝式养殖,同时探索蟹田稻米、鸭蟹共养、虾蟹同生等新型复合化养殖方式,实现稻渔综合种养1500亩,进一步提升水面利用率,提高单位产值,为推动全镇养殖业发展提供新的“动力源”。

牛羊肥壮、鱼米飘香。随着农业机械化、智慧化水平不断提升,无定河镇的农业发展也迈入了产业共融的新阶段。从“一粮独大”到“种养结合”,农业的内涵进一步丰富,农业的价值得到进一步提升。从小农业到大农业,传统农业大镇无定河镇,正团结带领广大农牧民向现代农业强镇奋进。

(李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