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审旗:让党的红色精神赓续传承

来源:鄂尔多斯日报 编辑:马慧博 发布时间:2024年03月21日 11:34:31
|

近年来,乌审旗为贯彻落实“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深入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加强红色基因传承、红色资源开发,结合历史文化、生态资源、全域旅游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巴图湾打造成红色文化小镇,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利用红色研学发展红色旅游,创新开设“红色课堂”,让党的红色精神走进千家万户,在革命老区遍地开花。

巴图湾红色文化小镇核心位置星火广场入深19米、宽21米,寓意我党始建于1921年。正前方的党徽雕塑,主体高9.9米,象征红色传承永恒长久、永续不断。为促进优秀红色文化创造性转化及发展,书写巴图湾红色革命老区继往开来新华章,乌审旗坚持打好“红绿”两张牌,挖掘整合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兴旺绿色底蕴。

讲习堂占地面积约450平方米,包含大讲堂、红色图书馆和游客服务中心三个板块。右侧是谷家湾党小组浮雕群像,左侧是蒙汉人民团结战斗浮雕群像。前方大讲堂面积264平方米,可容纳120人。中央为高清电子屏,用于播放红色革命电影、党课微视频,可进行现场教学和汇报演出等。目前,乌审旗乌兰牧骑已经编排好2台红色舞台剧,分别是《保卫芦河》和《特古斯花上前线送酸奶》。穿过讲习堂可进入红色图书区域,该区域展示着两万余册革命书籍和红色报刊等,可供游客浏览、阅读。沿着红色图书馆,走进游客服务中心,面积186平方米,左边展示架为小青马等文创产品和纪念品,中间柱状书架展示相关红色书籍,其间设有游客休息区、母婴室、游客咨询接待处等,可全方面满足旅客咨询、休闲等需求。

乌审旗革命故事讲习馆是以“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的指示精神为指导思想,以鄂尔多斯地区新民主主义时期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作为时代背景,以乌审旗革命斗争史为展陈主线,以典型人物与典型事件为重要节点,撷取“乌审旗在鄂尔多斯党史上十个第一”“巴图湾建起第一个苏维埃乡政府”“毛主席接见乌审牧民参观团”“西乌审部队举义旗”“毛主席与乌审小青马”“芦河保卫战”等22个典型故事,是运用陕北说书、场景复原、多媒体、沉浸式空间、绘画、艺术造型等展陈方式,在把重点故事发生地的空间场景化的同时,以电影语言叙事方式展示乌审旗革命历史文化与红色精神的教育教学主题馆。展馆实际展陈面积为1228㎡,分为序厅、乌审日出、乌审人民心向延安、抗日战争的乌审、乌审人民赢得解放、飞跃红色乌审沉浸式空间、尾厅等七大部分22个单元。

巴图湾红色文化小镇党史教育馆位于乌审旗无定河镇巴图湾村,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和革命遗存而打造。建筑占地为1640平方米,展陈面积为1300平方米。这里是鄂尔多斯地区目前已知的第一批党员、第一个党小组、第一个党支部、第一个党工委和第一个共产党领导的苏维埃政府诞生地。它完整地再现了地方党组织创建的整个过程,是中国共产党基层党组织创建历程的缩影,在实践中凸显了党建对于革命工作的重要性。乌审旗红色文化主题馆由十二大部分55个单元构成。馆内以党性理论为主题,以党性理论发展脉络为主线,以优秀党员及英雄事迹为范例,以互动体验和情景教学为主要表达形式,通过文字、展板、绘画、雕塑、多媒体、场景复原、实物、音乐、影像及基本陈列等综合展陈方式,多层次、多维度、系统性介绍党性的基本知识以及鄂尔多斯党史、革命史等内容。

巴图湾水电站是乌审旗一处红色遗址点位,是伊克昭盟水利建设的奠基工程、自治区西部大(二)型水利枢纽工程。1959年5月,在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周年华诞的凯歌声中,巴图湾水电站建成投运,实现了居民用电“从无到有”的转变,新增了下游灌溉面积4000多亩。巴图湾水电站是自力更生的记忆,是艰苦奋斗的象征,更是时代的丰碑,它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乌审人铭记峥嵘岁月,开创光明未来!

中共乌审旗委办公旧址位于乌审旗无定河镇巴图湾村,占地4100平方米,原有窑洞11处39间,现存23间,分为中院、东院、西院。中院为旗委书记李新民办公居住处,并设有展厅。东院为组织部、军事部、社会部、机要室、通讯员室、保卫室。西院为宣传部、秘书室、通讯员室和炊事房。1949 年 7 月 5 日,中共乌审旗工作委员会改建为中共乌审旗委员会,驻达布察克王府(今嘎鲁图镇达布察克路乌审旗人民医院东侧)。9 月 22 日,原国民党乌审旗政府护理札萨克奇玉山在起义的旧部中策动叛乱,中共乌审旗委和刚成立不久的乌审旗人民政府遭受重创,党组织基本瘫痪。秋后,中共乌审旗委员会重新开始恢复工作,借用当地村民房屋进行办公。新恢复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伊盟军区二支队也随乌审旗委在巴图湾地区驻扎。1950 年春,中共乌审旗委员会机关离开巴图湾。

1935年5月,陕北革命武装解放了巴图湾地区。陕北党组织建立了巴图湾乡党委、苏维埃政府、赤卫队、锄奸委员会、革命普及学校等一整套组织机构。1935年12月20日,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发表《对内蒙古人民宣言》,庄重宣布:“首先将井岳秀所占领的把兔湾(巴图湾),与高石秀所占的区域及两个盐池,交还内蒙人民”。同时,派出毛泽民、高岗等一批高级干部到以乌审为中心的鄂尔多斯南部开辟工作。1938年,巴图湾赤卫队改建为自卫队,1946年又改为民兵连。十几年中,巴图湾民兵站岗放哨,盘查过往人员,维持治安秩序,传递情报,配合驻地驻军、西乌审部队参加抗敌战斗,积极参与根据地各项建设事业,终于迎来乌审旗革命斗争的彻底胜利。此遗址为民兵检查站办公地,同为三边九团三连的驻地之一。现存的乌审旗巴图湾民兵检查站驻地(抗联)旧址,主要包括西侧5孔窑洞、南侧5处窑院共45孔窑洞、北侧窑洞遗址和一处岗楼建筑遗址,其中,北侧窑洞已全部坍塌现存建筑遗址。2007年被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全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巴图湾民兵检查站驻地(抗联)旧址的历史沿革始源清晰,史载翔实,史证明确,对于研究乌审旗革命历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乌审旗乃至鄂尔多斯地区革命历史发展的实物见证。

星火平台上的主题雕塑名为“星火燎原”,高25米,采用星、火、柴元素设计,以黄、橙、红三色为主,象征着延安的革命星火传递到乌审后熊熊燃烧,形成燎原之势。乌审各族人民积极拥护、踊跃支持,团结一致,建立革命武装,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经过不懈斗争,使乌审旗成为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领导解放内蒙古地区的“北大门”。现如今,乌审旗作为党在内蒙古地区最早的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建立了原伊克昭盟党建和革命史上的“十个第一”,将其雕刻在了底部支架旁,使后人铭记于心。站在星火平台上远眺曲折蜿蜒的萨拉乌苏河潺潺轻盈,白云在河里荡漾,蓝天在水中游动,多彩的湿地、陡峭的黄土高坡,诠释着一种美轮美奂的景观。(据鄂尔多斯文化旅游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