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丨高质量充分就业托起“稳稳的幸福”

来源:鄂尔多斯日报 编辑:包雪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14日 10:04:57
|

就业是民生之本、稳定之基。今年以来,乌审旗坚决贯彻就业优先战略,紧密结合地方实际,创新推行以“1个核心引领、3项支撑夯基、4类行动赋能”为主要内容的“134”工作法,通过制度创新、服务升级和重点突破,构建起城乡统筹、服务便捷、保障有力的就业服务体系,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以就业之稳助力经济之稳、社会之稳、民心之稳,托起百姓满满的获得感与幸福感。截至目前,全旗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348人,农牧民转移就业4069人,帮扶186名失业人员、32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

聚焦“1个核心”,健全长效就业保障机制

乌审旗将长效机制建设作为稳定和扩大就业的核心抓手,系统构建就业政策落实及服务工作体系,切实推动就业政策从“纸上”落到“地上”;出台《乌审旗就业促进行动实施方案》,明确28项具体措施;制定《乌审旗公益性岗位人员管理办法》,强化就业困难人员兜底安置;通过建立责任清晰、调度高效的工作机制,形成旗乡联动、多部门协同的就业工作格局,推动政策与服务向基层和重点群体延伸,确保各项任务高标准推进、高质量落实。

建强“3项支撑”,夯实就业工作坚实基础

做细政策宣传,确保红利应享尽享。积极构建“广覆盖、深渗透”的政策宣传网络,创新开展“就业赶集日”“社区政策岗位超市”等活动,组织工作人员深入企业、社区和农村牧区,“面对面”宣讲稳岗返还、创业贷款、技能补贴等政策,实现“政策找企、政策找人”。截至目前,发放各类就业补贴498.45万元,政策知晓率和兑现率显著提升。

深挖岗位资源,促进人岗精准匹配。建立“四个清单”动态管理机制,全面摸排用工需求;开展“访企拓岗”行动,对接煤化工、清洁能源等205家重点企业,挖掘岗位2921个;按季度发布人才需求目录,采取“线上+线下”“区内+区外”等协同模式,举办招聘会24场,发布网络招聘信息64期,汇集岗位4400多个;深化与内蒙古工业大学等高校合作,与榆林等劳动力富集地区建立劳务协作,拓宽跨区域就业渠道,实现岗位供给与人才需求精准对接。

升级平台载体,推动服务便民利民。高标准建设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吸引19家服务机构入驻,带动就业1440人;新建标准化零工市场和图克镇等就业服务站,开通就业服务直通车,把就业服务送到农牧民“家门口”;推广“乌审旗灵活就业平台”微信小程序,开展“直播带岗”,引入AI智能咨询系统,实现就业服务“指尖办、随时办”。

抓实“4类行动”,激活重点群体就业引擎

实施技能培训行动。聚集市场需求,开展“订单式”“专业转换”培训,推行“政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累计培养技能人才200余人;面向农牧民、就业困难人员开展补贴性培训13期816人,为180名创业者提供全程创业培训。截至目前,发放技能提升补贴50.9万元,有效增强劳动者就业竞争力。

攻坚青年就业行动。组织企事业单位赴北京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24所高校开展招才引智活动,提供岗位600余个;为91名企事业单位引进人才申请市级安家补贴905万元;实施“1131”就业服务机制,为676名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精准帮扶,目前实现就业435人;打造7处青年人才驿站,认定71家就业见习单位,新招募见习112人,发放见习补贴169.49万元,全方位助力青年就业成才。

做实兜底保障行动。强化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为460名在岗人员发放补贴1133.96万元,为失业人员发放保险金134.58万元,代缴医保36.12万元;在政府投资项目中推广以工代赈,带动5076名农牧民就地就业,发放劳务报酬8602.76万元;对退役军人、残疾人和大龄人员提供“一对一”就业援助,确保帮扶全覆盖。

深化创业赋能行动。完善创业担保贷款和补贴政策,为25家个体工商户发放贷款694万元,降低创业成本;常态化开展创业培训,强化导师指导和资源对接,依托人力资源产业园提供一站式创业服务,积极培育劳务品牌和创业典型,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

民生无小事,就业是大事。下一步,乌审旗将深化拓展“134”工作法,完善政策体系、优化服务模式、强化重点群体帮扶,持续擦亮“职达暖城·就在乌审”品牌,让每一位劳动者在奋斗中成就梦想、乐业安居。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雅熙 徐佳璐 通讯员 张小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