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种养到 “南果北种”

小乡村走出产业振兴新路子

来源:鄂尔多斯日报 编辑:包雪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14日 09:56:08
|

金秋十月,走进鄂托克旗蒙西镇碱柜村的温室大棚,馥郁的果香扑面而来,一串串阳光玫瑰葡萄如翡翠般晶莹,来自南方的红心火龙果在枝头绽放。这片“塞上绿洲”的丰收景象,源于碱柜村盛农农业专业合作社探索的“党支部+合作社+农牧户”产业发展新路径。

过去,碱柜村的农业生产以传统种养业为主。近年来,在村党支部引领下,碱柜村盛农农业专业合作社大胆尝试“南果北种”,将南方水果成功引入北方温室。目前,合作社经营着15栋日光温室,种植面积约15亩,其中葡萄11亩、火龙果3亩、油桃1亩。

“我们不断优化品种,从最初的10个葡萄品种筛选保留到现在的7个,主打阳光玫瑰、玫瑰香等优质品种。”碱柜村盛农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小平介绍,通过精细化管理,明年的葡萄产量将达3至4万斤,火龙果产量达9000斤左右。

对农户而言,最怕的是产品没有销路。该合作社成员王树军承包大棚种植葡萄和火龙果已有五六年,他深切感受到“抱团发展”的好处。“成立合作社,政府帮着找销路,每年举办瓜果节,我们的销路上稳定多了,心里特别踏实。”王树军表示。

这种“踏实感”,来源于该合作社“统购统销”的运营模式。由党支部牵头,合作社统一提供技术管理、品牌打造和销售渠道,有效整合资源,降低农户“单打独斗”闯市场的风险。

产业的发展,最终要惠及于民。碱柜村建立一套清晰的利益联结机制。由村民委员会牵头,将40万元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以入股的形式投入合作社,合作期限2年,每年给村集体经济分红3万元。这笔分红,村集体分发给15户脱贫户,实现“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转变。

“成立合作社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统购统销,还能得到政府的帮助。”陈小平表示,这种模式让资源得到最优配置,增收渠道更多了。

过硬的产品品质是产业立足的根本。该合作社坚持绿色种植标准,产出的水果以其纯正的风味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

“这里的葡萄跟市面上的完全是两种味道,有一种独特的玫瑰香味,葡萄味儿特别浓。”专程前来采摘的游客燕晨告诉记者,这里的葡萄品质上乘。

“‘党支部+合作社+农牧户’的模式,有效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2021年,相关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2万元,到2025年底,这一数字将增长至50万元。”蒙西镇党委副书记郭晓锋表示,昔日以传统农牧业为主的碱柜村,正通过合作化、特色化的产业发展,让乡村振兴的成果甜进千家万户。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吴晓慧 李笑 杨紫璇 通讯员 朱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