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丨“母猪银行”里的“共富”新算法

来源:鄂尔多斯日报 编辑:包雪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09日 11:35:44
|

秋风掠过草原,乌审旗乌兰陶勒盖镇渐渐染上斑斓秋色。春天从“母猪银行”里取回来的仔猪也即将长成出栏的模样,当初存进“银行”的母猪,快要到“收息”的时候。

走进乌兰陶勒盖镇前进村生猪养殖户余世兵家,最先听见的便是棚圈里的动静。60多头育肥猪挤得满满当当,个个长得圆滚滚的,一看就养得精心。

乌兰陶勒盖镇,是“皇香”生猪的主产区,而前进村则是主产区的核心区。

“条件优越,经验丰富。”前进村党支部书记高海宽精炼地总结前进村生猪养殖行业的发展优势。“但是生猪养殖产业投入大、周期长,且风险高。”一路见证着“皇香”生猪发展至今的高海宽又深知生猪养殖这条路的艰难。

“如今,年轻人都往外跑,上了年纪的人掌握不了人工授精技术,养猪成本一个劲儿往上蹿,风险又不可控,猪越养越少了。”高海宽这句话道明了“皇香”生猪养殖面临的困境,也道出了“母猪银行”落地的缘由。

为破解这一困境,2024年10月,乌兰陶勒盖镇瞄准技术、资金、风险三大痛点,特邀中国乡建院咨询服务团队,依据“皇香”生猪产业的发展现状,精心谋划实施村集体控股、社会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母猪银行”项目,建立“政府+企业+养殖户”三位一体发展模式,全方位构筑良种繁育、生猪育肥、饲料供应、疫病防控、价格保险和多方共赢的“皇香”生猪产业新局面,以推动“皇香”生猪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进程,最终实现“统养共富”的目标。

项目启动后,很多人犯嘀咕。对此,镇里、村里一遍遍讲政策、算细账,群众慢慢明白“母猪银行”是咋回事儿。先后有50多户主动加入“母猪银行”,认购母猪170余头,目前合作育肥生猪1500余头。

余世兵便是最早加入的一批。说起“母猪银行”的好处,他扳起手指侃侃而谈:“我们养殖规模小,买种猪配种不划算,人工授精又掌握不好,而且仔猪成活率不高,存入‘母猪银行’就省了这些成本和风险了。”这种认可,离不开“合作分红+折扣价购买仔猪+退转自由”这一合作模式的支持。

“想退就能退,本金不亏。我合作的6头母猪获得了3000元政策补贴,两年下来还可获得12头仔猪的分红。”得到收益的余世兵,向记者盘点了加入“母猪银行”的权益。

他以当时每头3200元的市场价格与项目合作6头母猪,签订为期两年的合作代养合同。除了上述权益,按照阶梯价格折扣,500元及以下享受9.5折,500—700元(含700元)时享受9折,700—1000元(含1000元)时享受8折,1000元以上时享受7折优惠,余世兵以9.5折购买了64头三元仔猪,还能享受疫苗药品统购优惠、合作保价权益,退出时还能原值拿回合作金。

“这种模式厉害在把‘自繁自育’变成了‘企繁户育’。”高海宽说,“母猪银行”将农牧民的母猪统一集中起来,委托给专业化技术水平高的企业进行养殖,这一创新模式,有效解决了普通养殖户在母猪养殖技术、资金短缺等方面的短板问题,显著提高了母猪繁殖配怀率与仔猪的存活率,有力推动了繁育环节与养殖环节的分离,促进养殖专业化水平的大幅提升。

“10月份就可以出栏了,但是我想再多喂一阵子,等到冬天价格好了再卖,还能多赚些。”余世兵望向棚圈,这笔账他算了又算,有了“价格保险”兜底,怎么也是笔稳赚不赔的买卖。

他口中的“价格保险”,是“母猪银行”通过建立风险防控机制,抗御生猪市场周期性风险及不可抗力风险,并通过合作保险实现生猪保价,即在育肥猪出栏前两个月,以每头猪23元购买这份保险,后续不论市场价格怎么波动,都有兜底价格保障,实现各方利益共赢。同时,“母猪银行”每年从经营利润中提取50%的净利润作为运营风险防控金,当运营风险防控金积累到500万元以上时,每年拿出10%为农民做饲料统购补贴。 

如今,余世兵就等着11月份“支取”第二批仔猪,将养殖规模扩大到100头。届时,“母猪银行”合作的育肥生猪也将达3000余头。

他的这一小目标,正好与镇里的大规划不谋而合。

未来三年,乌兰陶勒盖镇计划把“皇香”生猪“母猪银行”建设成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动力源,建成能繁母猪存栏达到5000头以上、年出栏生猪10万头以上、年销售收入达2亿元以上的支柱产业。形成政府支持、价格保险、期货贸易、订单销售、信息合作、产业链全要素组织化“六位一体”现代化生产经营格局,让更多养殖户跟着富起来。

如今,“母猪银行”的“利息”正变成养殖户手中的实惠。

秋阳洒向棚圈,余世兵再次望向欢实的猪群,脸上绽出灿烂笑容。正如余世兵一样,借着“母猪银行”的东风,乌兰陶勒盖镇养殖户的致富路越走越宽,也让“皇香”生猪产业在这个秋天结出希望的果实。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武文玲 张艳霞 裴承艳 通讯员 王小飞 曹玉霞)